人表皮细胞膜片的体外培养及组织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表皮细胞膜片的体外培养及组织结构研究 目的:人表皮细胞膜片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包括细胞消化、分离与收集方法,适宜的细胞接种密度等问题。以获得可供临床移植的人表皮细胞膜片,并进而对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探索。 方法:1 人表皮细胞体外培养种子细胞的分离、培养,采用不同表皮细胞收集方法,并分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培养。2 分别以不同密度接种表皮细胞,研究接种密度与融合时间的关系。3 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细胞膜片(HES,human epidermal sheet)进行大体、光镜及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结果:1 确定了DispaseⅡ消化法为较好的表皮细胞分离方法,含10%FCS、含3T3滋养细胞为较好的培养体系。2 较适宜的表皮细胞接种密度为2×10~6/75cm~2flask。3 培养形成的人表皮细胞膜片基本具备临床应用要求。 结论:正常人表皮细胞经DispaseⅡ消化分离收集后,以2×10~6/75cm~2flask密度接种在有3T3滋养层、含10%FCS培养体系中,生长良好,培养7-9天可融合形成人表皮细胞膜片(HES)。外观膜片完整,经组织学检查细胞连接紧密,可自培养瓶中揭下,具一定韧性,可供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改进Marmarou法制作大鼠不同程度弥漫性脑损伤模型。观察大鼠中度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探讨弥漫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截瘫的康复是神经科学界之难题,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
瘢痕的形成是组织损伤修复的正常过程,然而瘢痕的过度增生,不仅会严重破坏患者容貌,导致全身各处功能障碍,其引起的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也同样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其发病机制至
<正>一、改良骨髓穿刺针:该针由针梗、针栓和针柄三部分构成,前二者为针套,其前部为针梗,后部为针栓,针柄连接有针芯。针梗长25mm,外径1.2mm;针栓长20mm,外径7mm;针柄长10mm,外径7mm。
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制造肥胖动物模型 ,并观察针刺对其摄食、体重、脂肪、杏仁核组织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针刺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大鼠摄食量、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生物材料充填等,治疗效果与模式都不理想。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近年研
随着探月计划的进展,设计体积小、缓冲效率高和环境适应性好等性能优良的软着陆缓冲系统是整个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缓冲力可控、缓冲效果优良和可重复使用的磁流变液缓
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政府重视。国家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为培育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建立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77例,按照随机数字
<正>日前,全市亮化工程专题会议召开,强调要充分发挥"后峰会效应",把亮灯工程作为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强化城市景观亮化运行管理,不断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城市亮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