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小肠出血外科治疗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及消化科收治的85例完整的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手术治疗。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总结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小肠出血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小肠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小肠肿瘤(44.71%)、炎症性病变(22.35%)、小肠憩室病变(16.47%)、小肠血管病变(12.94%)、小肠套叠(2.35%)、小肠钩虫病(1.18%)。小肠出血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仅位于回肠(54.12%)、仅位于空肠(37.65%)、位于空肠+回肠(8.23%)。小肠肿瘤出血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依次为间质瘤(57.89%)、腺癌(21.05%)、淋巴瘤(7.90%)、神经内分泌肿瘤(5.26%)、平滑肌瘤(2.63%)、腺瘤(2.63%)、肉瘤状癌(2.63%),小肠间质瘤中依次为高危间质瘤(77.27%)、低危间质瘤(13.64%)、中危间质瘤(9.09%)。小肠出血形式依次为慢性显性出血(45.88%)、慢性隐性出血(38.82%)、急性大量出血(15.29%)。外科手术术式包括小肠部分切除术(94.36%)、肠套叠复位术(2.82%)、肿块活检术(1.41%)、憩室内翻缝合术(1.41%)。外科手术治疗总优良率可达93.24%,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2.73%,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4.7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出血复发率与开放手术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平均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放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肿瘤、炎症性病变、憩室及血管病变为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小肠肿瘤所致出血中以间质瘤及腺癌为主,间质瘤出血风险最大的为高危间质瘤。小肠出血以慢性显性出血为主,其次为慢性隐性出血,两者一般首选择期手术治疗;急性大量出血首选急诊手术治疗,急诊手术治疗者首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疗效可靠,微创效果明显,是诊断及治疗小肠出血的重要手段,针对小肠出血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有条件的地区和医院的可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