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世界不断开始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研究是我国公益事业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利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基本理论,以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为实例以及和西方先进国家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相对比,采取文献调研和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座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特点与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更加高效、持久的参加公益活动,推进大学生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中指出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主要特点首先是动机不足,被动性的参与较多,主动性的参加较少;同时由于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制度和配套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并且大学生志愿者的学科专业没有很好的和公益活动的专业需求对接,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不佳;最后大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很好的利用在参加公益活动上。由此而造成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活动经费不足,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不稳定、延续性较差,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视野较狭窄、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创新,而最终要的就是大学生公益事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没有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障。我们认为这些不足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大学生志愿者对公益活动的作用和内涵认识不够深入,没有把公益活动的完成和自我的价值实现相结合;其次由于缺乏必要的疏导和管理,造成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服务水平较低,离真正的社会需求有一定距离;并且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大学生公益服务水准的欠缺,造成校园公益活动没有得到社会的有效认同;还有就是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直接管理者也就是高校和社会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带来的校园公益和社会公益相脱节。最后,我们通过我国大学生公益事业和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公益事业发展情况相对比,结合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特点和不足,给出了完善我国大学生公益活动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增强大学身公益意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大学生公益活动的资金支持以及加强大学生公益组织的科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