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生产是人类四种生产活动中的一种,是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创造性智力探索活动,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性的社会思想、意识、观念的生产。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是完善和成熟的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的发源地。对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化和专题性研究,有利于把握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的来龙去脉。在实践中,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对当下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年马克思从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出发,强调精神的力量主宰一切。青年马克思极力捍卫精神活动的自由,坚持精神生产的多样性、真理性、人民性等。《莱茵报》的工作经历使青年马克思开始关注物质利益,促使他重新定位了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青年马克思超越黑格尔的地方在于他把哲学和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不仅强调现实世界是哲学的基础,而且强调哲学要改变现实世界,成为实践哲学,并提出了精神生产改变现实世界的途径和条件。第二个阶段,青年马克思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客体性原则影响,逐步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考察并从物质因素角度分析和解决精神生产问题,初步建立了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精神生产思想。马克思指出精神生产是一种生产活动,并指出了精神生产活动的类特性和社会性,精神生产活动由此从天国降到人间。同时青年马克思看到了精神生产领域的异化现象,提出了消除精神生产领域异化现象的途径在于从物质领域消除异化。不仅如此,青年马克思还对思辨哲学进行了清算,他注重从感性和具体现实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并进一步认识了思想、利益和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建立了从事精神生产活动的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了精神生产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第三个阶段,青年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客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统一,精神生产思想初显成熟。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产,不仅精神生产的能动性、真理性、推动力和目的都来源于实践,而且精神生产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人。在众多实践活动中,青年马克思突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对精神生产的作用。由于青年马克思认识到了物质活动的第一性地位,他建立了考察精神生产的正确的方法论原则。首先,结合对物质生产活动尤其是社会分工的考察,他分析了精神生产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其次,青年马克思从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阶级结构和社会形态出发,分析了社会精神生产活动的支配权问题,指出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支配精神生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青年马克思的精神生产思想在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诞生影响精神生产的分析、对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纵观青年马克思精神生产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