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扩张是全球较为普遍的现象,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扩张有共性更有其个性:共性在于,城市土地扩张过程一般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由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不断转变实现;而个性在于,中国城市扩张呈现城乡土地二元结构和“人走地不动”特征,并且在城乡建设用地同时增加和耕地加速减少的背景下,因为经济发展动态性和行政区固定性之间的矛盾,造成区域土地整理成本的巨大差异,使不同城市扩张成本出现显著差别,而挂钩指标又限制在市级行政区内流转,给区域城市扩张、耕地保护和区域发展提出更多挑战。因此,对于中国城市扩张的研究有必要在一个新的框架下开展,本文基于人地挂钩视角,在分析城市扩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地随人走的人地挂钩模型。接着,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以江苏省为例计算区域人地挂钩规模。最后,在人地挂钩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扩张边界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挂钩政策模式上,本文提出一种兼顾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双政策”模式构想,即农村为城市输送建设用地指标,而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对农村指标供给区宅基地闲置、政策实施区农户认知和棚户区“双政策”实施绩效调研发现:1)农村宅基地闲置类型主要包括宅基地空置、节假日居住闲置、老人居住闲置和一户多宅等形式,调查显示几种类型的平均占比分别为1.4%、4.6%、8%和2.9%,宅基地闲置情况较严重,能够为人地挂钩开展提供指标;2)政策实施区农户认知差异显著。71.43%的人满意度提高,满意度不变和下降的分别占16.07%和12.5%;3)棚户区“双政策”实施绩效调研认为,搬迁前后居民的生存环境值增加了39.47。其次,在挂钩规模测度上,根据未来城乡人口变动态势计量的人地挂钩指标,呈现苏北地区需求大于苏中和苏南的地域分异特征。其中,徐州市挂钩发展指标缺口最大,为21432.7公顷(挂钩需求-挂钩供给);镇江市挂钩指标缺口最小,为1985.5公顷。并且,江苏省各市农村能够提供的指标都小于城市指标需求量,即本市内人地挂钩规模不能够满足指标的自给自足,需要省外指标流转,这可能与江苏省相对发达和中国人口向东部流动和建设用地向东部地区集中相关。第三,在城市扩张规模上,下达指标缺口反映了政府管制下的城市扩张与按人挂钩的城市扩张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值。按照人地挂钩机制,因为政府管制和指标配置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城市过度扩张而部分城市增长困难。苏北地区的城市,未来指标需求大于上级下达指标,城市发展将受限,其中徐州市指标缺口最大,2010-2020年城市挂钩需求指标29865.8公顷,而上级下达指标只有12691.9公顷,尚缺17173.9公顷(下达指标-挂钩需求)。苏南发达城市,未来指标需求小于上级下达指标,无锡指标盈余最大,需求指标7858.6公顷,而上级下达指标14674.5公顷,盈余6815.9公顷。最后,在扩张区域表达上,基于IDRISI软件的CA-Markov方法预测徐州市城市扩展趋势,根据2010-2020年上级下达指标、城市空间扩展态势和人地挂钩需求规模分别提取城市扩展的管控区域、预测区域和挂钩区域。其中,2020年徐州市管控区域规模为35609.2公顷,预测区域规模为52061.38公顷,挂钩区域规模为52783.1公顷。由此可见,上级下达指标难以满足徐州市城市发展需求,而人地挂钩区域规模与城市空间扩张态势预测规模较为接近,即徐州市倘若推行人地挂钩政策能够满足其城市空间扩张需求,因此对发达地区成长发育型城市推行人地挂钩政策较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