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民经济逐步由高速增长转变为追求高质量的增长模式,以往依靠增加投资和劳动力供给的粗放式发展无法维持健康的经济增长,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提供增长动力。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显著享受到城市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积极作用。本文关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企业生产率水平的变化情况,旨在探究城市规模提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模型,建立了一个包含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产生影响效应背后的作用机制及识别方法。选取2007至2016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以及225个拥有上市公司的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企业依照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排位进行分组,进一步分析了城市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首先,我们发现城市规模的提升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总体上看城市规模每增长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便可以提高0.0019%,而且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本土企业从城市规模的提升当中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其次,我们发现中西部地区城市规模提升对企业全要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比东部发达地区更大;最后我们探究了影响效应的作用机制,发现高生产率的企业在东部地区更能够享受到城市规模提升带来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对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更加显著,东部地区更多地体现了集聚效应,中西部地区体现了选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