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宅院景观空间特征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宅院是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古人重视宅居,视宅为“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宅院无论是规划选址、空间布局,还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都能体现一个时代的思想和技艺。川西宅院根植于川西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上,取南北特色,不拘一格,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景观空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本文以川西宅院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川西宅院建造的自然环境、思想文化出发,选取川西平原现存规模最大、保留完整的清代宅院陈家桅杆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量化分析及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探索川西宅院景观空间的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旨在补充和完善川西民居及四川园林中宅院的研究,并为进一步保护川西宅院,传承地域性景观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一下几个部分:(1)川西地区拥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地形平坦,河流纵横,植被资源丰富,这样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川西宅院的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发达的农业和商业为川西宅院奠定了物质基础;吸收移民活动带来的各地的技艺和思想,川西文化不断发展、融合,为川西宅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2)川西宅院的发展经历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及近代几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川西宅院的样式逐渐演变,日益丰富。然而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的进程中许多已经踪影全无,现存的大多为清代及清代之后的作品,经过修复之后主要作为旅游观光之用。(3)陈家桅杆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川西宅院,集住宅、宗祠、园林、书院于一体,是川西大型宅院分布于农村的典型。其选址受到风水理念、农耕文化、隐逸文化的影响。空间布局受儒家礼制影响和社会等级制约,呈现坐西朝东,以院落为中心进行扩展,由轴线控制空间组织的特征。其建筑装饰题材丰富,技艺精巧,蔚为大观。再结合空间界面及空间尺度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陈家桅杆宅院景观空间具有内外相融、收放有致、灵活规整、虚实相应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在儒家思想、佛道思想、民俗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4)分析了目前川西宅院的保护情况,并结合本文的研究对川西宅院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研究广义坐标下完整力学系统的Noether对称性的定义和判据,给出由Noether对称性导出的Noethor守恒量,举例说明结果的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卓越的光伏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界面工艺可以改善钙钛矿薄膜的质量和克服界面损失,进而获得高效率和高稳定性。在这里,我们展示了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选定的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外资能力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选取2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最终确定影响15个副省级城市吸引外资的7个主成分:城市开放水平:
针对基于图割法的立体匹配算法耗时太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网格图的立体匹配算法.算法通过区域匹配算法得到每个像素的初始视差值,然后只保留完整网格图的部分可能的视差值,去除其余大部分的节点和边缘,建立简化的网格图.该方法大大缩减了网格图的容量,缩短匹配所用时间,并且能够选用更大的视差范围.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视差图,而且大大缩短立体匹配所用时间.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振动控制阻尼器,实现对柔性机器人关节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利用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固液转换的快速、连续、可逆性能,提出了一种阻尼力连续可调的振
为了创建大规模环境的精确栅格地图,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感知的两层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算法.在局部层,机器人一旦进入了一个新的摄像头视野,便依据机器人本体上的激光和里程计信息,采用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方法创建一个新的局部栅格地图.与此同时,带有检测标志的机器人在摄像头视野内以曲线方式运动,以解决该摄像头的标定问题.在全局层,一系列的局部地图组成一个连接图,局部地图间的约
针对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对手术器械的碰撞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双臂手术机器人模型,基于Denavit-Hartenberg方法(D—H方法)建立了该模型的运动学坐标系.建立了机器人手术器械
在无外部传感器的开环条件下,应用虚拟斜坡行走方法在平面双足机器人Stepper-2D上实现了10%腿长的跨越台阶抗扰行走.为了研究虚拟斜坡行走的抗扰能力,引入了地面台阶扰动,利
本文针对ZT—FMA 1KW全固态发射机的维护与处理故障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