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分别采用东北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进行了生物炭的制备,选用价优易得的三聚氰胺进行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制备,并采用简单的热合成法将两种物质进行了有效负载。负载后的催化剂C/g-C_3N_4不但能够同时具有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和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能力,还能够提高石墨相氮化碳的比表面积,提高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能带隙从而提高了它对可见光的范围,更有利在环境净化领域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分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别采用东北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材料进行了生物炭的制备,选用价优易得的三聚氰胺进行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制备,并采用简单的热合成法将两种物质进行了有效负载。负载后的催化剂C/g-C3N4不但能够同时具有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和石墨相氮化碳的光催化能力,还能够提高石墨相氮化碳的比表面积,提高了石墨相氮化碳的能带隙从而提高了它对可见光的范围,更有利在环境净化领域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分别选用大豆秸秆与玉米棒芯作为原材料进行了生物炭的制备,经过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所制备生物炭的产率、pH、碳含量、氮含量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较优煅烧条件,并采用SEM进行辅助性测试后发现,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3 h可作为生物炭的较优制备条件。选用此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石油烃进行吸附,当吸附30天时,大豆秸秆生物炭与玉米棒芯生物炭对于土壤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51%与45%,选用三聚氰胺作为前驱物作为原材料进行了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其进行测定以确定为所需产品。选用所制备的g-C3N4对土壤石油烃进行光催化降解,当进行光照5 h时,对于土壤石油烃的降解率为40.1%,与生物炭吸附相比g-C3N4作为光催化剂进行石油烃的降解,能够显著缩短反应时间。依据已有测定结果,分别选用两种较优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炭作为载体进行复合型光催化剂C/g-C3N4的制备,并对其进行了多种表征测定,证明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即为所需目标产物且未破坏单一组分结构。选用所制备的复合型光催化剂对土壤石油烃进行光催化降解,当光照时间为5h,生物炭与三聚氰胺比例为1:2,催化剂用量为1.5%时,C大豆秸秆/g-C3N4与C玉米棒芯/g-C3N4对于土壤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67.4%与57.3%,高于单一组分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最后,采用微波热修复与催化剂联合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对于土壤石油烃的有效降解。分别采用C、g-C3N4、C/g-C3N4作为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当辐射时间为10 min,催化剂用量为5%,土壤含水量为15%时,C大豆秸秆/g-C3N4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到91.5%,极大的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对于本实验的后续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意义。
其他文献
核反应堆内燃料组件受到高流速的冷却剂冲刷会发生流致振动现象,棒束和格架的振动将会导致其磨损。而一旦燃料棒包壳在长期磨损下发生破损,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从而引起严
绿色屋顶、高反照率屋顶和太阳能屋顶的安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化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及城市热环境的破坏。本项研究将太阳能板的参数化方案加入到WRF模式中,分析了南京地区高反照率屋顶、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屋顶对夏季高温、冬季气象因子以及夏季强对流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高反照率屋顶、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屋顶均可以降低近地层气温。高反照率屋顶主要是通过增加反照率使加热城市地区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而降温,反
渗流对边坡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考虑渗流作用对边坡稳定分析的影响。渗流力是由边界上表面水压力转化而成,经本文严格论证,用土体的浮重与渗流力相平衡,取代多个
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OVT)是鸡蛋蛋清的主要组成蛋白,该蛋白及其酶解物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等其它生物活性。巨噬细胞是机体天然细胞免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机体
反应堆堆芯及蒸汽发生器利用两相沸腾实现高效传热。沸腾表面的干涸(Dryout)是临界热流密度(CHF)发生机制之一,限制了沸腾传热的应用。蒸汽干度较大时,两相流动会发展成环状
分布式维修系统是针对民机维护的虚拟训练平台。目前分布式维修系统上的训练任务多是基于地面场景进行的,飞行部分的缺乏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扩展其飞行过程的基
无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是一种新型地铁结构体系,能够较大程度地改善地铁车站空间通透差、视野开阔性较低等缺点,同时可满足乘客对地铁车站大空间的需求。由于无柱大跨车站跨度
为了提高机场的资源利用率以及航班的准点率,应该大力提升对机场地面任务的执行效率。本课题研究了机场加油车的动态调度问题,即规划加油车的行驶路径,让加油车高效有序的执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是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在事故工况下,安全壳顶端的储水箱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放水来冷却安全壳的外壁。但是假若事故持
活性颗粒是可以通过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从而实现只依靠自身的自主运动的一类物质,天然细菌和藻类都属于活性颗粒,其对环境影响的响应在微纳尺度更为敏感和复杂。近年来,各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