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体外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株,构建裸鼠骨肉瘤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mTOR蛋白靶向药物FIM-A(AP23573)对大鼠骨肉瘤的影响构建实验平台。2检测mTOR蛋白在大鼠成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以及骨组织和裸鼠骨肉瘤中的表达。3研究mTOR蛋白靶向药物FIM-A(AP23573)对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以及血管形成相关因子分泌的影响。4研究mTOR蛋白靶向药物FIM-A(AP23573)对大鼠骨肉瘤“原位移植”模型肿瘤体积、PCNA、微血管密度以及凋亡的影响。5研究mTOR蛋白靶向药物FIM-A(AP23573)对于大鼠骨肉瘤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治疗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原位注射法构建裸鼠原位瘤模型。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PI3K/Akt/mTOR通路蛋白在大鼠成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大鼠骨组织和裸鼠模型的原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采用10-5,10-6,10-7,10-8,10-9M五个剂量的FIM-A(AP23573)作用于UMR-106单细胞,CCK-8试剂、流式细胞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以及HIF1a(低氧诱导因子1)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4采用2.5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的FIM-A(AP23573)作用于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药物对荷瘤裸鼠的体重,以及肿瘤体积、生长抑制率、微血管密度(CD34)、增殖抗体PCNA变化、细胞凋亡因子CC3的影响,评价抗肿瘤活性。5观察mTOR靶向药物FIM-A(AP23573)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以及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瘤PI3K/Akt/mTOR通路上游mTOR,p-mTOR,以及下游4E-BP1、p-4E-BP1、p70S6K, p-p70S6K的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肉瘤的可能机制。结果:1建立了大鼠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2正常SD大鼠成骨细胞以及骨组织的mTOR、4E-BP1、p70S6K表达均较大鼠骨肉瘤细胞以及裸鼠模型的原位肿瘤组织低。3FIM-A(AP23573)能显著抑制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的生长,最大作用浓度在10-5和10-6M间;并使肿瘤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明显减少HIF1α和VEGF的分泌,但是对细胞没有明显的促进凋亡作用。4在体内实验中,FIM-A(AP23573)能够显著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免疫组化显示FIM-A(AP23573)能够抑制移植瘤细胞增殖,减少血管密度,但没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FIM-A(AP23573)能够下调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以及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瘤PI3K/Akt/mTOR通路上游p-mTOR,以及下游p-4E-BP1, p-p70S6K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骨肉瘤的目的。结论:1应用UMR-106细胞原位移植的方法能够构建稳定的裸鼠骨肉瘤模型。2PI3K/Akt/mTOR通路蛋白在骨肉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和活化,可成为mTOR靶向治疗的靶点。3在体外实验中,FIM-A(AP23573)能显著抑制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的生长;在体内实验中,FIM-A(AP23573)能够有效抑制骨肉瘤的增长和血管形成。4FIM-A(AP23573)可能是通过下调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以及骨肉瘤裸鼠原位移植瘤PI3K/Akt/mTOR通路上游p-mTOR,以及下游p-4E-BP1, p-p70S6K的表达,从而使肿瘤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同时减少HIF1α和VEGF的分泌,进而影响肿瘤增殖和血管生成,来实现治疗骨肉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