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病率逐年增加。长期冠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通过瘢痕形成、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三种机制逐渐形成左心运动障碍,从而导致左心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LVD)[1]。迄今为止,血运重建是治疗CHD合并LVD常用、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改善此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2]。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提升,对于CHD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仍然是如何获得安全、可靠的血运重建方式。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BH)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CHD合并LVD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On-PBH和OPCABG治疗CHD合并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On-PBH患者37例,OPCABG患者51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围手术期资料,以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左心室功能与形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n-PBH组移植血管数高于OPCABG组(P<0.05)。与On-PBH组相比,OPCABG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日、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CSICU)时间、输血量、住院费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3月内复发心绞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24h On-PBH组和OPCABG组cTnI较术前均升高(P<0.05),On-PBH组术后3h、24h cTnI水平较OPCAB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改善(P<0.01);OPCABG组术后3个月LVEF和LVEDD较On-PBH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VEF与术前LVEF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LVEDD与术前LVEDD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D合并LVD的患者,On-PBH和OPCABG均为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两种血运重建方式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早期心功能,但采用OPCABG比On-PBH早期疗效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