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稳态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海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氮磷营养盐可被海洋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主要利用氮磷营养盐进行生长繁殖,并在海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胶州湾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性海湾,其水动力能力较差,自净能力较弱,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研究其氮磷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对近岸海域水环境稳态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海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和含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氮磷营养盐可被海洋生物直接或间接利用。浮游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主要利用氮磷营养盐进行生长繁殖,并在海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胶州湾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性海湾,其水动力能力较差,自净能力较弱,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研究其氮磷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组分的氮磷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而入海河流汇入的复合氮源对近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实验选取胶州湾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拟实验,以Na NO3为氮源,研究不同N/P对这两种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以Na NO3、NH4Cl、CO(NH2)2为氮源,研究不同氮源对这两种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选择胶州湾作为研究海域,进行现场氮源加富培养实验,以墨水河河水、李村河河水、排污口污水、Na NO3、NH4Cl和CO(NH2)2作为氮源,研究不同氮源对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色素浓度的影响,以期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中肋骨条藻的最适N/P为32,尖刺拟菱形藻最适宜的N/P为16。在不同N/P的单独和共培养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的最大生长率明显低于中肋骨条藻,中肋骨条藻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与不添加N源的实验组相比,添加氮源能明显提升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Fv/Fm。2、控制N/P为32,以Na NO3、NH4Cl、CO(NH2)2为氮源,CO(NH2)2对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单一氮源对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均表现为:CO(NH2)2>NH4Cl>Na NO3。在不同N源的单独和共培养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的最大生长率明显低于中肋骨条藻,说明中肋骨条藻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3、实验初期所取胶州湾海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2属69种。硅藻约占浮游植物物种丰度的28.53%,甲藻约占浮游植物物种丰度的70.11%。所取实验海水中甲藻细胞丰度显著大于硅藻,甲藻门中的米氏凯伦藻的细胞丰度最大,约为17.61×102cells/L;塔马亚历山大藻的细胞丰度次之,约为8.56×102cells/L。4、CHEMTAX结果表明,实验初期所取胶州湾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群落主要有甲藻、硅藻、青绿藻、和绿藻四门,共占海水总生物量的85.55%,甲藻是主要Chl a生物量贡献者,贡献比例约为46.26%。对胶州湾海水进行不同氮源加富培养后,甲藻和硅藻对Chl a生物量的贡献比例增大,占到Chl a生物量的一半以上,硅藻成为Chl a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5、对胶州湾海水进行氮源加富培养实验发现,氮源加富对硅藻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中肋骨条藻、丹麦细柱藻能够有效利用NaNO3、NH4Cl、CO(NH2)2和河水中的复合氮源作为氮源维持生长并具有竞争优势。Na NO3、CO(NH2)2作为氮源对尖刺拟菱形藻细胞丰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河水中氮营养盐结构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且河水中有机氮占比较大,单一氮源中CO(NH2)2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说明有机氮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无机氮大。6、显微镜镜检结果和CHEMTAX结果经线性回归性分析显示,不同氮源培养体系中的硅藻细胞丰度与Chl a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74,P<0.01);甲藻细胞丰度与Chl a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6,P<0.01)。综上所述,氮磷营养盐加富可以促进浮游植物的快速繁殖,有机氮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无机氮大,浮游植物中硅藻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嗜冷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该菌主要感染鲑科鱼类并引起细菌性冷水病(Bacterial coldwater disease,BCWD)。自1948年从北美患病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体内分离到嗜冷黄杆菌以来,已在欧洲、南美洲、亚洲、澳洲等世界各地的集约化鲑鳟鱼主养区分离到该菌,可见其流行和传播范围之广。嗜冷黄杆菌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红鳍东方鲀幼鱼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营养需求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红鳍东方鲀对饲料中支链氨基酸之间可能交互作用的响应,以期阐明红鳍东方鲀利用饲料不同水平支链氨基酸的特点,为红鳍东方鲀配合饲料精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包括四个部分:1.红鳍东方鲀幼鱼异亮氨酸营养需求研究本实验通过研究饲料中
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作为东北地区土著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中的“鸭罗”,在经济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加之捕捞过度,其野生资源量日趋匮乏,亟需开展拟赤梢鱼的保护性研究工作。本研究以拟赤梢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从组织学水平探究其性腺分化、发育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foxl2、dmrt1、sox3、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良种之一,经过20多年发展,年产量稳定在5万吨左右,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工厂化循环水是目前大菱鲆主要养殖模式,本研究以重要水环境因子-溶解氧为考量对象,明确了大菱鲆幼鱼低氧耐受能力,分析了大菱鲆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查明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对低溶解氧环境适应性,主要结果如下:1.大菱鲆雌雄幼鱼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
本试验以松浦镜鲤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豆球蛋白(11S)和大豆β-伴球蛋白(7S)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因子(紧密连接蛋白、细胞凋亡信号、炎性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及代谢组变化规律的影响,探明11S和7S对鱼类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本项目从肠黏膜代谢通路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大豆抗原蛋白与肠道健康,并初步探索饲粮中添加AKG对大豆抗原蛋白抗营养作用的缓解机制,这对提高大豆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基于大型经济海藻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开发具有潜力的新栽培物种是海藻栽培产业健康多样化发展的保障。多肋藻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大型褐藻,但并非我国本土物种。本研究结合MaxEnt模型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预测多肋藻在我国的适生分布情况与潜在的入侵风险,并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多肋藻孢子体生长、光合作用、基本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开展多肋藻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性别二态性而备受关注,性成熟雌鱼体长和体重显著高于雄鱼,作为体重占比40-60%的骨骼肌,是造成雌雄鱼差异的主要因素。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负向调控肌肉的生长发育,对肌肉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mstn/smad信号通路在调控肌肉生长发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RT-qPCR方法、组
斑石鲷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鲷科(Oplegnathidae)、石鲷属(Oplegnathus),作为一种新的养殖品种,它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自2014年我国斑石鲷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后斑石鲷养殖产业逐步扩大,目前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实现大范围的养殖。随着养殖量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病害问题阻碍了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然而由于斑石鲷养殖时间较短,斑石鲷病害相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主要分布于黄渤海浅海低盐水域,为广温、广盐、广布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在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初获成功。脊尾白虾在繁殖季可连续多次抱卵繁殖,是研究甲壳动物生殖发育的潜在模式生物。当前通过人工控制技术仍无法实现脊尾白虾全年繁殖,因此深入了解脊尾白虾卵巢发育机制对于脊尾白虾良种选育及提高其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必要。研究发现,雌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等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物种,具营养丰富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海域间海水盐度差异以及连续暴雨造成池塘盐度急剧下降,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会选择提高养殖密度,低盐度和高密度会对中国对虾生理功能及行为产生影响,影响存活率,造成产量和效益减少。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调节靶细胞内cAMP的水平,通过活化cAMP依赖的PKA使下游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