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多组分增强体的构筑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质轻、高强等优良特性在军用、航天及汽车领域获得大量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碳纤维表面官能团较少,化学性质不活泼且表面平滑,导致其与树脂难以实现良好浸润,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所以,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碳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本文从碳纤维多组分增强体结构设计出发,以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为目标,利用金属粒子、纳米碳材料及MXene材料与碳纤维相结合,设计并制备了不同的多组分增强体。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为了增强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强度,在碳纤维表面通过两步电泳沉积法分别修饰金属铜粒子和碳纳米管,制备出碳纳米管/铜/碳纤维(CNT/Cu/CF)多组分增强体,在纤维与树脂间构建界面相,探索制备工艺参数如电流、时间、温度等对复合材料界面相结构的影响,确定最佳电泳沉积制备工艺条件。通过XRD表征了金属铜和碳纳米管的晶面结构,利用SEM表征了Cu/CF的表面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相结构,通过EDS扫描界面处元素的分布,证明界面相的形成。采用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了测试,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升了39.5%。同时,CNT/Cu/CF增强体还赋予了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热性能,碳纳米管沉积40 min后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升了292%。继续增大电泳沉积的时长,碳纳米管出现团聚现象,大量的堆积不利于应力和热量的有效传递,因此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热导率反而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两步电沉积法实验时间长且操作过程繁琐,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对电沉积两步法进行改性,采用一步法构建碳纳米管/铜/碳纤维(CNT/Cu/CF)多尺度结构,将铜粒子与碳纳米管同时沉积到碳纤维表面,起到增强界面强度的作用。通过将碳纳米管氨基化及羧基化,使其分别带有正电荷与负电荷,在电解液中与相同电荷的含铜离子稳定共存,从而实现一步法电沉积。增强体的SEM结果表明铜和碳纳米管均匀地修饰到了碳纤维表面,并实现同步沉积,两者间紧密相连,空隙明显减小。与两步法相比,这种紧密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导热导电性能与界面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一步法电沉积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电导率相比于两步法分别提高了17%及20.6%。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CNT/Cu/CF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增强了34.5%。氧化石墨烯由于其具有杰出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填料。目前在碳纤维表面修饰氧化石墨烯制备多组分增强体已被大量报道,但所采用的的方法例如化学接枝法容易对碳纤维力学性能造成损伤。本研究工作以不损伤纤维自身强度为前提,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为目标,采用“π桥连”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碳纤维(GO/CF)多组分增强体。FTIR、XPS及Raman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通过“π桥连”法能够将氧化石墨烯均匀修饰到碳纤维表面。通过SEM、AFM表征增强体的表面形貌,证明氧化石墨烯显著增大了纤维的粗糙度与比表面积。通过动态接触角测试发现,纤维的表面能提高了55.2%,改善了纤维与树脂间的浸润性。用氧化石墨烯修饰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界面剪切强度及横向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49.3%、59.1%、117.1%。氧化石墨烯的存在不仅可以增强纤维与树脂的机械啮合作用,还可以改善两者的化学相容性,同时改变界面处的裂纹传播方向,使得界面破坏形式由较弱的界面脱粘转变为内聚破坏。通过EDS对界面处的碳元素进行线扫描,证明了纤维与树脂间界面相的形成。同时通过控制桥连剂的摩尔浓度实现对界面粘结性能的调控。采用实验条件温和且过程简单的自组装法制备Mxene/壳聚糖/碳纤维(MXene/CS/CF)多组分增强体,在碳纤维与基体环氧树脂界面处构建“有机-无机”结构界面层,以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使用FTIR、Raman光谱对增强体的表面化学结构进行表征,SEM与EDS观察了增强体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证明了MXene和壳聚糖组装到碳纤维表面,并形成了均匀紧密的界面层。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分别增大了49.1%和52.1%。最后对“有机-无机”结构界面层的增强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其他文献
库存管理问题是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它与企业成本控制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以往对单产品补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订购产品种类和数量也在不
近几年,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如今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其贷款高违约率
反恐排爆机器人机械臂自主抓取的研究,结合了图像识别与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应用于反恐排爆等特种领域,对提高机器人环境适应性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现有机器人物体识别方式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通过人眼识别或者远程传输视频数据,以及机械臂远程操作,造成耗时长,操作冗余的缺点,提出以六自由度旋转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选择基于ROS系统进行机械臂自主抓取的研究,并进行人机交互实验研究。首先,确定反恐防爆机器人总体方案
语音增强的目的是从被噪声污染的含噪语音中尽可能地提取出内容清晰、语义完整的原始纯净语音。语音增强算法作为人机交互、语音通讯等系统中的关键预处理模块,对系统性能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语音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语音增强算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噪声环境的多样性,传统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域语音增强算法使用没有明显可辨性的时域特征作为训练目标,很难将噪声与纯净语音区分,造成语音增强算法
由于过度开发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排放过多的CO2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是目前世界各国间竞争与合作的主题。其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位置服务的需求。近年来,Wi-Fi局域网的广泛覆盖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室内定位提供了高可用的基础设施。Wi-Fi指纹定位技术因其简单有效的特性成为室内定位的主流技术之一,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商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在信息数字化与共享的时代,大多数建筑物内的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分布都较为密集,在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
影子银行体系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主要从事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业务的实体,逃离监管以及高杠杆特性使得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风险隐患,又由于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金融机构混业
基于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过程制备的有序介孔氧化铝材料(OMA),因其合成过程简便、材料组织结构优异,同时有希望实现大分子的高效转化,成为当今国际上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在EISA过程中引入适量的杂原子可有效调变有序介孔氧化铝的物理化学性质。本论文基于EISA机理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氧化铜-氧化铝基复合氧化物及氧化锆-氧化铝基复合氧化物,借助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
荧光传感技术已经应用在生命科学、能源、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人们对荧光传感的灵敏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受限于已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制备条件等因素,荧光物质的量子效率、发光强度仍然很低,难以满足人们对荧光传感的快速发展需求。近几十年,随着微纳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利用微纳光学结构去调控荧光物质的发光特性,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在所提出的微纳光学结构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智能移动机器人导航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基于视觉的SLAM正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诸如井下、隧道、管道中等复杂环境下,由于低照度,纹理不清晰,模糊和镜面反射等问题,使用传统视觉SLAM系统难以提取图像特征并生成三维地图。为解决低照度环境三维地图构建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创新点开展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