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极近距离煤层多存在于井工矿开采过程中,当极近距离煤层群下部煤层开采时,上部采空区顶板垮落压实形成再生顶板,其结构具有碎裂特征,受采动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失稳冒落。本文针对缓倾斜煤层再生顶板形成后,下部回采巷道应力环境及围岩塑性区发生改变,导致围岩变形严重及支护困难的工程问题。运用基于双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极近距离缓倾斜煤层再生顶板的压实过程及其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回采巷道从原生顶板阶段过渡至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近距离煤层多存在于井工矿开采过程中,当极近距离煤层群下部煤层开采时,上部采空区顶板垮落压实形成再生顶板,其结构具有碎裂特征,受采动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失稳冒落。本文针对缓倾斜煤层再生顶板形成后,下部回采巷道应力环境及围岩塑性区发生改变,导致围岩变形严重及支护困难的工程问题。运用基于双屈服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极近距离缓倾斜煤层再生顶板的压实过程及其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回采巷道从原生顶板阶段过渡至再生顶板阶段时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对巷道围岩破坏的影响关系,并比较了回采巷道处在原生顶板阶段时与再生顶板阶段时巷道围岩的破坏形态及叠加采动应力影响下巷道围岩塑性区的扩展特征,最终提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案。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根据数值模型计算,上部缓倾斜再生顶板压实后,缓倾斜再生顶板垂直应力整体呈现为偏离采空区中心点的“O型圈”分布特征,压实区中心点沿倾斜方向向下偏移,距采空区两边煤柱的距离不相等;应力的动态变化在再生顶板内部及边缘岩体形成应力集中区、应力降低区及应力恢复区;应力向下传递,将显著影响下部工作面及巷道的应力分布,导致回采巷道出现应力增高与降低现象。(2)根据回采巷道应力变化分析得出,应力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从原生顶板至再生顶板的过渡区域内;此区域内原生顶板侧,主要受上部采空区边缘支承压力的影响出现局部应力增高;过渡区域再生顶板侧,主要受上部再生顶板应力降低的影响,导致下部回采巷道顶板出现应力降低区,巷道围岩的主应力减小。(3)根据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得出,原生顶板阶段内,受上部采空区边缘支承压力向下传递的影响,巷道围岩塑性区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再生顶板阶段内,由于再生顶板本身具有的碎裂结构特征,回采巷道围岩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顶板;而在再生顶板阶段应力降低区的作用下,巷道两帮及底板的塑性区面积相比原生顶板阶段岩石塑性区面积略有减小。(4)叠加采动应力影响下,由于再生顶板岩石松散碎裂,岩块之间的应力传导作用差,再生顶板阶段的超前支承压力曲线比原生顶板阶段变化幅度要小;通过观察采动工作面前方20m内围岩塑性区扩展情况,得出再生顶板阶段受动压影响围岩塑性区扩展程度比原生顶板阶段要小。(5)针对再生顶板阶段回采巷道围岩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顶板,综合考虑提出了顶板全锚索支护方案,给出了相应的支护参数;通过对支护后的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支护体产生的应力场影响范围、支护体的受力、支护体锚固段的位置及支护后的位移量;经后期观测围岩移近量,证明支护效果良好;根据本文研究体系规划,建立再生顶板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原则,对此类巷道的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公共健康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针对于食源性病菌与农残分子的超灵敏原位检测技术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和重要的科研价值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获取分子指纹信息的分析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和生命分析等领域。传统SERS基底材料(如金或银溶胶)具有易团聚、纳米结构可控性差等问题,因而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构建形貌和结构精准可控的SERS基底材料具有重要的理
植物油脂主要是从植物的叶、花、根、茎、果实与种子通过压榨等方式获得,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具有长久的历史渊源,目前主要作为基质原料进行配方配伍使用,将植物油脂的功效结合应用于光防护产品的研究较少。本课题选用白羽扇豆油、奇亚籽油、太阳花油、海棠果籽油、红花油、小麦胚芽油、芝麻油、米糠油、甜杏仁油、猕猴桃籽油、紫苏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将刺激性以及细胞毒性作为评价指标,对1
生物质保湿剂是化妆品原料中重要的基础物质之一,然而其在选择性过程中存在生物相关性偏窄、功能指向性单一或生产成本高昂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基于生物等排理论,以羧甲基基团修饰功能型天然寡糖化合物,从而提纯获得羧甲基海藻糖(Carboxymethyl trehalose,CMT),使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保湿化妆品小分子原料,并以此进行功能评价。其作为单分子化合物,在追求活性的同时,需要兼顾肤感和实用性,合理搭
背景:黄褐斑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色素斑,严重影响了人的面容美观,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上海地区人群的皮肤生理参数与皮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分析罹患黄褐斑人群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黄褐斑皮肤表面的各项生理参数变化、微生物群落分布情况,根据黄褐斑的生物学特征,设计、开发一款针对黄褐斑的祛斑化妆品。方法:随机招募上海地区18~60岁的494名志愿者,利用无创皮肤检测仪器检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且流感病毒抗原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流感发病率高,极易发生世界性大流行,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其活性位点高度保守,是抗流感病毒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本论文首先从文献中收集选取了十个抑制活性较高并具有结构差异的化合物,以此来构建药效团模型。根据化合物在药效团模型中所占据的药效特征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可可粉因其特有的风味(如巧克力、坚果香、花香、果香等),被广泛应用于卷烟料液配方,但其加工方式却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新型烟草制品带动产业升级,传统卷烟香料——可可粉,急需改善工艺,以满足新卷烟产品的多种应用形式。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酶解联合高温对可可粉进行处理,利用响应面分析和正交实验设计结合感官评价,跟踪可可粉加工过程中挥发物变化,优化酶解及高温处理的反应条件,并对制备的可可香精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进
传统之于现代设计,一直是个恒久的命题。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使之既能守正,又能创新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是当今社会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年的文明中,每一支传统文化都是其中的涓涓细流,它们汇聚成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民族地域特色、艺术性极强的图案、自然质朴的风格以及天然的美感,艺术风格独树一帜。蜡染是著名的民间手工艺,也是我国古老的传
食用菌作为食药同源的食材,在我国膳食食谱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膳食纤维作为食用菌的营养物质之一,具有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改善肠道内环境等功效。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猴头菇、双孢菇、香菇三种食用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对鼠李糖乳杆菌BB-12、双歧杆菌LGG在生长过程中菌群数量的变化,探究三种食用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益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体外发酵实验探究肠道菌群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
包头稀土矿碱法工艺中氟、磷回收是行业难题,目前针对废水中含氟、磷钠盐的回收率低。由于废液中微量的Na OH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可与CO2生成Na2CO3,导致体系中各盐类在溶液中形成多种水合盐和复盐,为氟、磷元素的提取分离带来了难度。所以有必要对废液中Na+//F-,CO32-,PO43--H2O多元体系进行相平衡研究,得到相应的热力学数据,从中归纳其规律,把相图作为一种引导实践的理论工具。本研究采用
喷雾干燥是微胶囊粉末化的一种常用技术,可以保护香精的挥发、延缓香精的释放,同时具有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然而,结块团聚是喷雾干燥微胶囊化过程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限制了微胶囊的储存和应用。本课题以绿色环保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以具有安神功效的薰衣草香精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通过表征证明HP-β-CD微胶囊成功包埋了薰衣草香精(装载量为14.43%),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