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优选黄连水炒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比较炮制前后各成分的变化,为吴茱萸饮片的生产提供相关工艺参数和依据,发扬并传承特色炮制技术,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采用UPLC建立不同年份吴茱萸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为吴茱萸“陈久者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对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以黄连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min)为考察因素,吴茱萸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隐绿原酸)、黄酮类(芦丁、金丝桃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生物碱类(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和挥发油类(β-月桂烯、β-萜品烯和(Z)-β-罗勒烯)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2.基于超高相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3种不同年份共47批吴茱萸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3.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对吴茱萸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4.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连水炒吴茱萸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1.黄连水炒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吴茱萸:黄连=10:1,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8 min。2.建立了47批吴茱萸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7),标定了40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2个,运用PCA和OPLS-DA分析,有效区分了3种不同年份的吴茱萸,共筛选出22个质量差异性标志物。3.吴茱萸生品共鉴定出38种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96.65%,黄连制吴茱萸共鉴定出20种挥发油,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甘草制吴茱萸共鉴定出21种挥发油,占总成分的95.13%,开水泡吴茱萸共鉴定出18种挥发油,占总成分的94.2%,黄连水炒吴茱萸共鉴定出36种挥发油占总成分的96.12%。4.从黄连水炒吴茱萸提取物中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结论:1.黄连水炒吴茱萸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2.通过吴茱萸U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对不同年份的吴茱萸进行有效区分,为吴茱萸“陈久者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3.HS-GC-MS联用技术能有效用于吴茱萸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的测定。4.UPLC-Q-TOF/MS联用技术能快速准确的鉴别黄连水炒吴茱萸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