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到大城市发展,旨在为家庭提供更好生活的父母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是指16周岁以下,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儿童。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学习、情感方面都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细致的照顾,习惯上没有监护人的有效监督指导;学习上,得不到家长及时地指导和协助,难以自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上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使得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颇多。尤其对处于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惑,比同龄人拥有更多劣势。尤其在思想上,初中阶段的学生面对身心上的剧变,思想上的困惑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父母亲人耐心及时的沟通和疏解,积聚的压力和困惑将成为压垮初中留守儿童的最后一根稻草,各种问题将会随之而来——厌学、早恋、校园欺凌等。初中留守儿童自身的弱势状态,易使其陷入校园欺凌的漩涡中。校园欺凌现象,是近年来出现在校园内的威胁学生正常学习活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目前,校园欺凌事件不绝于耳,网络上的校园欺凌视频也时有传播,在学校、家庭、社会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1/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被欺负”的经历,这说明校园欺凌现象的普遍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山东省桓台县C学校的初中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出:初中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比例高于初中非留守儿童;欺凌的主要时间是下午放学后;欺凌的主要地点在下午放学后的路上;欺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矛盾。首先,通过对时代背景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从学校、家长、初中留守儿童自身的角度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原因:学校管理不够严格,教师教育不够全面;家长的保护力度不够,亲子关系不和谐;自身综合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同时,媒体对欺凌行为的过分宣传,而对治理措施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对欺凌事件的惩戒力度不够;相关法律的颁布迟缓等因素导致了初中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严重。其次,根据现状总结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应严格管理(管理育人),教师应加强道德教育(道德育人);家长应重视引导和熏陶(家风育人);学生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能力保障);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法制育人);媒体应加强正向引导(宣传育人);社会的积极影响(文化育人)。多管齐下,共同发力,帮助减少初中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