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防治是保证作物绿色生产的重要途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异色瓢虫作为一种能够取食多种蚜虫的捕食性天敌,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但在其工厂化生产中却无法供应天然食料作为大量繁育的基础条件。在农业生产中,蚜虫类害虫是一类繁殖极快、危害极为严重的害虫,使用化学农药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造成了蚜虫抗药性的产生,并非是一种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防控技术。实现生物防治,必须要求昆虫天敌的规模化生产,昆虫天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在于饲料问题的解决。本研究以异色瓢虫为对象,选取了一种在自然界中发生量极大,分布广泛的蚜虫—紫藤蚜作为食料,饲喂异色瓢虫,进一步探究该食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利用紫藤蚜繁育的异色瓢虫对常见作物上的几种蚜虫进行捕食试验,初步组建“紫藤—紫藤蚜—异色瓢虫”人工繁育技术流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越冬成虫部分个体不存在产卵前期,在25℃下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后随即可以产卵,饲喂紫藤蚜和蚕豆蚜的越冬异色瓢虫产卵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先增后减,开始产卵后的第6~8天为产卵高峰,饲喂紫藤蚜的异色瓢虫产卵高峰较饲喂蚕豆蚜的对照组提前1~2d,紫藤蚜饲喂的单头雌成虫每两天产卵量达到63粒,而蚕豆蚜的为56粒,在整个观察期内,紫藤蚜饲喂的异色瓢虫单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65粒,最多的可达到402粒;蚕豆蚜饲喂单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256粒,最多的可达到412粒。2.利用紫藤蚜饲喂越冬异色瓢虫,以蚕豆蚜为对照,研究发现饲喂两种蚜虫的异色瓢虫均能完成整个生活史。但是对比两代异色瓢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现两种蚜虫食料都能导致异色瓢虫3个虫态(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增加,表现为第2代饲喂蚕豆蚜(18.62d)>第2代饲喂紫藤蚜(18.37d)>第1代饲喂紫藤蚜(17.43d)>第1代饲喂蚕豆蚜(15.93d),而且雌雄成虫的寿命均缩短,雌成虫产卵量也有所降低,各阶段的成活率有所下降。3.利用麦蚜、槐蚜、紫藤蚜、蚕豆蚜对人工繁育的异色瓢虫进行了取食量的测定。研究发现,随着虫龄的增加,利用蚕豆蚜、紫藤蚜繁育的第2代异色瓢虫的取食量逐渐增加,4龄幼虫的取食量最大,雄成虫的取食量比雌成虫稍高。其次利用紫藤蚜和蚕豆蚜繁育的异色瓢虫取食总量上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对不同种类的蚜虫偏好性不同。异色瓢虫各虫态对供试蚜虫的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的成虫以及各龄幼虫对几种蚜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减小。4.经过利用紫藤蚜饲喂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研究,确认了紫藤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繁育的天然食料。通过建立异色瓢虫越冬庇护所获得大量的虫源,并以此为繁育基础,利用紫藤苗和野外采集并冷藏的紫藤蚜作为食料,利用废弃塑料瓶改装制作简易的养虫瓶,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异色瓢虫的大规模繁育。本研究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异色瓢虫天然饲料的供应,因此我们构建了“紫藤—紫藤蚜—异色瓢虫”的低成本生产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