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俄裔小说家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在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公认的奇特人物,经常引起评论界的争议。许多评论家赞誉他为英语文学中最好的文体家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哈罗德·布鲁姆以《洛丽塔》为例,认为对纳博科夫作为文体家的成就无论怎样的赞誉都不为之过分。约翰·厄普代克称他为“大师”,认为他的小说无论在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给人们所带来的思考愉悦方面,其深度在他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对纳博科夫也有反面的批评。唐纳德·莫顿认为纳博科夫过分强调主观性,因而他笔下的人物简直象一些唯我主义者,一些完全将自己禁锢在内心世界的个体人物,他们似乎不知道外部现实的客观存在。乔纳森·拉本认为,纳博科夫的英语混杂着陈旧的语法和运用不当的俚语,他的小说语言本身是英语、法语和俄语的大杂烩。然而,布鲁姆对纳博科夫的评价还是中肯的:如果纳博科夫现在享有过高的声誉,他在创作高峰仍然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家。 尽管西方国家对纳博科夫已有大量的评论,本文试图另辟蹊径,论证纳博科夫的奇特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文风、他的俄罗斯贵族身世以及他表述现实的科学精确性和艺术想象力,而且在于他的小说充满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体现出美国20世纪小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过渡。 纳博科夫生前不屑于自己的作品被贴上任何流派的标签。但是将他的作品置于更为广阔的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诗学范畴中加以研究,不仅不是牵强附会,而且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后纳博科夫的作品才在中国文学和评论界引起特别的关注,迄今为止,与对纳博科夫作品的大量翻译工作相比,我国除少数知名学者对他的个别作品进行过评论以外,尚未出现对其全部作品进行总体研究的成果。希望本文将有助于我国对纳博科夫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广泛研究。 作为现代性的文化产物,现代派文学是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反叛和否定。无论启蒙运动的初衷如何,其结果必然会促进现代性的产生;无论现代主义赞同还是反对现代性,现代性永远是现代主义的温床。而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后者指的是后工业社会文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变化、发展和倾向。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之后的线性发展结果,因为它具有和现代主义相同的美学特点。伊·哈桑指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并没有一层铁幕或中国的万里长城。本文赞同这一观点,并认为同一时期的作家并不属于同一个流派,而同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可以创作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纳博科夫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为了论证纳博科夫从最初现代主义刁、说的创作实验转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本文将论证纳博科夫的小说写作生涯可分为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主义时期,并详细探讨纳博科夫在这两个时期中不同的创作特点。纳博科夫的英语小说是他成为美国作家的基础,也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本文在前言部分重点讨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诸问题,并指出纳博科夫既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家又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重要地位。第一部分首先指出现代主义的普遍特点。现代主义以独特个人风格的成就为基础,然而不论现代主义具有何种特征,其关键的思想特征是异化和个性的丧失,主要的形式特征是片断。 第一章追溯纳博科夫从欧洲大陆到美国的现代主义实验历程,继而指出纳博科夫同美国现代主义作家的异同。纳博科夫流亡欧洲的原因和道路与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都汇集在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主流中。纳博科夫彻底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但仍然保留着果格里和普希金式的俄罗斯文学传统.这部分是由于个人经历的原因,他的,卜说经常表现无以归属的流亡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和英美小说家乔伊斯、沃尔夫、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不同,纳博科夫极端反对弗洛伊德学说。 第二章详细分析小说《塞·奈特的真实生活》以印证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寻求对动荡、暂短、僵化的社会生活的应付方式。对纳博科夫来说,他每次小说过程都是他在过去和现实中探索生活意义以及现实和虚幻、想象和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过程。似乎只有在对自己、他人甚至死去灵魂的探索中,他才能找回自己失去的俄罗斯之根,获得自己的文化归属,达到他所谓的“精神愉悦”的最高艺术境界。 第三章探讨纳博科夫在小说《左佩的饰带》中的叙述方式:错位、拟人神抵和解围人物的介入。纳博科夫从不按时间顺序写作,只是在画面上填空。他在这部早期作品中就以叙述者介入剧情的方式对传统小说创作提出挑战. 第四章旨在分析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对戏仿技巧的运用.他认为讽刺是一堂课,而戏仿是一场游戏。在《洛丽塔》中,纳博科夫把戏仿当作一块跳板,以便跃进严肃情感的最高层次。他通过这种在小说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辛辣地刻划了少女恋狂亨伯特的人物形象。 第五章以回忆录《说吧,记忆》为例,探讨纳博科夫有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