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日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以探讨最优的麻醉方法,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PPH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肌松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组(B组)、无肌松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组(C组),每组20例。A组:于穿刺部位L3~4或L2~3行腰硬联合穿刺,并给予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2.5ml,留置硬膜外导管,视术中情况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B组: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不再追加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输注量。术毕以0.5%罗哌卡因15ml行肛周局部浸润行术后镇痛。C组: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药物输注量。术毕以0.5%罗哌卡因15ml肛周局部浸润行术后镇痛。记录(1)一般情况: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BMI;(2)麻醉效果:记录每组患者术前(T0)、麻醉完成时(T1)、手术开始时(T2)、吻合器吻合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SBP、DBP、HR、SpO2,牵拉反应、手术时间、拔出喉罩时间;(3)术中肛周松弛情况;(4)麻醉期间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使用总剂量;(5)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结束后2、6、12和24 h进行疼痛评分,回病房后使用镇痛药情况;(6)记录患者术后尿潴留、寒战等不良反应;(7)记录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8)记录患者住院时间。结果(1)各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效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术前(T0)各组间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至T4时间段,三组生命体征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三组在TI至T3时间段的SBP、DPB、H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T3时间点,A组出现4例牵拉反应,均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诉轻微下腹部不适感。(3)B组手术时间,最短A组次之,C组最长,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患者拔出喉罩时间明显比C组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5)B组术中肛周松弛满意例数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比C组用量大,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组术后6、12、24h的疼痛程度明显强于B组和C组,A组与B组或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A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最高,C组次之,B组术后未使用镇痛药,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B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现象,A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40%,C组为10%,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寒战发生率为15%,C组寒战发生率为2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牵拉反应达20%,B和C组未出现,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B组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达“优良”者多于A组(15%)和C组(14%),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A组患者住院时间最长,B组患者均能在24小时内出院,三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肌松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更适合PPH日间手术,麻醉效果优,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术后康复快,更符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