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自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一直笔耕不辍,为当代文坛贡献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梳理众多评论文章我们会发现,学界对余华笔下人物形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成年男性身上,其次是散落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余华笔下众多儿童的身影。事实上,余华对自己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也投入了极大的期许,无论是儿童的言行还是思想,无论是他们身上负载的象征意义还是背后的文化指向,都反映了作家自身对时代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认识。本文将从余华笔下独特儿童形象的成因、丰富复杂儿童形象的分类、儿童形象的结构性功能和儿童形象的美学内蕴四个角度深入探究余华笔下的儿童形象。第一章独特儿童形象的成因。写作是记忆的重组,作家笔下的儿童形象通常是对自己童年经验的追忆或代偿。本章结合作家成长经历、创作初期的阅读经验和文化体验,从其独有的生命体验、混乱和荒诞时代印记以及外国文化的影响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余华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偏爱儿童形象的原因。第二章丰富复杂的儿童形象。通过对余华小说的梳理首先确认儿童形象的大量存在,之后针对每一类儿童形象的不同性格、命运、言谈、心理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儿童形象的结构性功能。余华笔下的儿童形象除了是小说内容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承担着结构性的功能。本章拟从故事的叙述者和连接者、寓言性的情节、隐喻性的意象三方面来阐释儿童形象的结构性功能。第四章儿童形象的美学内蕴。余华竭力书写儿童形象不仅仅是为了塑造人物,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指向。儿童身上折射或反射出来的真善美、人性的孤独和欲望本质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文化困境才是余华殚精竭虑想要探求和接近的答案。
其他文献
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一个健康的人在摄入1000卡热量食物时,其中至少要含11.5克纤维。吃高纤维食物,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帮助减肥  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进食后充填胃腔,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延长胃排空的时间,使人容易产生饱腹感,减少热量的摄取。同时,纤维素在肠内会吸引脂肪并排出体外,有助于减少脂肪积聚。  维持肠
期刊
小蕊是5个月的宝妈,最近因为给宝宝添加辅食问题伤了她的神,她在群里看着许多宝妈在争辩应该什么时候添加辅食最好,吃点什么好的问题头都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赶快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宝宝需要适时添加辅食  宝宝从出生开始,都是由奶制品喂养,但一定时间后就需要适时为宝宝添加辅食,为何要给宝宝适时添加辅食?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说:首先是预防生理性贫血。孕期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已消耗殆尽;其次
期刊
提起张大千(1899~1983年),大家都知晓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其实,他不仅是位画坛巨擘,还是名书法大家。由于画名所掩,大千先生拙厚古朴、挺秀清健的书法艺术往往被人们忽视。  师从书法名家  张大千的书法在年少时便受到家兄张文修的启蒙,弱冠之年自日本归沪,师从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李瑞清和曾农髯二人,潜心学习书画,为他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上世纪30年代以后,张大千的书法开始酝
期刊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人们经常会出现口渴、心烦、厌食、失眠等不适症状。这时若能选用具有生津、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制成药露,服用后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菊花露:  白菊花10克,白糖適量,置于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片刻后即可饮用。白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病症。因其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对高血压患
期刊
醋的营养价值高,食用功效不可忽视。很多人认为醋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喝醋,有时非但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能灼伤食道和胃黏膜。  醋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胃酸的分泌,所以吃了加醋的食物,食欲会大增。同时食醋可以减少盐的摄入量。如果善用调味品,在菜肴中加入适量醋,可以减少盐的摄入,反而能让食物更有味道,不会出现食之无味的感觉,更有效降低了罹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食醋作为维C的
期刊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段名为《恐怖,鱼身上长满寄生虫》的视频,从视频中,无法分辨那些线状物体到底是不是寄生虫,但鱼携带寄生虫,这事并不新鲜。通常来讲,野生鱼比養殖鱼更容易感染寄生虫,淡水鱼比海水鱼更容易感染寄生虫。  高温低温均可杀死寄生虫  寄生虫虽普遍,但不难杀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加热。只要加热到60℃,就可以有效杀死寄生虫。在火锅中,鱼片变白的时候就说明超过了60℃。  另外,寄生虫还怕冻。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