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中老年人群健康问题及其引起的疾病负担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研究表明,在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引起的疾病负担中,由痴呆造成的伤残寿命调整年数(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可占全部疾病的11.9%。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来自《2015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报告》的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痴呆患者接近4700万,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7500万;在我国,2015年痴呆症患者人数约有950万,约占全球痴呆症患者的20%,而2030年痴呆症患者人数预计将超过1600万。认知功能损害是痴呆的重要早期表现,识别和发现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对延缓或防止老年人群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由各种原因导致不同程度认知功能的减退被称为认知损伤,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目前研究发现,除了遗传、年龄、性别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吸烟、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与认知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睡眠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支撑着身体所有主要的生理系统,且在整个生命周期认知功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睡眠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白天过度嗜睡等,据统计大约有50%的老年人出现过睡眠问题。睡眠障碍作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非健康行为模式,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为探讨中老年人群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本课题首先以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同时,利用前瞻性的数据,分析研究对象6年内夜间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的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睡眠因素(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为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东风–同济队列,于2019年随机招募3292名退休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排除自我报告患帕金森氏病者(19人),最终纳入327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如吸烟状态、饮酒状态、睡眠状态(包括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体育锻炼]和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信息。其中,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进行评价,PSQI≤5定义为睡眠质量良好,PSQI评分>5定义为睡眠质量较差。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并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MMSE评分<20分或初中及以上学历人群的MMSE评分<24分定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育锻炼和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变量,分析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与MMSE评分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因素同上),分析中老年人群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对MCI发生风险的影响。同时,按照年龄(<65岁、≥65岁)、性别(男、女)、吸烟状态(从不吸烟、吸烟)、饮酒状态(从不饮酒、饮酒)和BMI(<25kg/m2、≥25kg/m2)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在各亚组人群中分析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与MMSE评分及MCI发生风险的影响。此外,进一步探讨了夜间睡眠时长与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对MMSE评分和MCI发生风险影响的联合作用。此外,由于上述3273名研究对象中有2532人参与了东风–同济队列2013年的问卷调查,提供了2013年的夜间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的信息,我们进一步在该部分人群中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状态、饮酒状态、体育锻炼和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变量,分析研究对象2013年至2019年间夜间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的变化与MMSE评分和MCI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结果:横断面分析的研究结果提示,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的研究对象MMSE评分显著降低(24.7±4.4 vs.26.3±3.3,P<0.001);与午睡时长半小时以内([1-30]分钟)的研究对象相比,不午睡者MMSE评分较低(25.5±3.7 vs.26.3±3.3,P<0.001);睡眠质量较差者的MMSE评分低于睡眠质量良好者(25.4±3.6 vs.25.9±3.5,P=0.001)。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人群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β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1.338(-1.705,-0.971),P<0.001]、发生MCI的风险显著增加[比值比(Odd ratio,OR)及95%CI为2.12(1.49,3.01),P<0.001];且分层分析发现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对MMSE评分的降低效应和增加的MCI发生风险在不同年龄(<65岁、≥65岁)、不同性别(男性、女性)、不同吸烟状态(从不吸烟、吸烟)、不同饮酒状态(从不饮酒、饮酒)、不同BMI分组(<25kg/m~2、≥25kg/m~2)的人群中均存在。与午睡时长在半小时以内的人群相比,不午睡人群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β(95%CI)=-0.413(-0.713,-0.112),P<0.001],该效应主要体现在年龄≥65岁[-0.469(-0.862,-0.076)]、女性[-0.417(-0.788,-0.045)]、从不吸烟[-0.454(-0.786,-0.121)]、从不饮酒[-0.521(-0.856,-0.186)]和BMI<25kg/m~2[-0.370(-0.720,-0.021)]的人群中。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相比,睡眠质量较差者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β(95%CI)=-0.521(-0.778,-0.264),P<0.001],该效应在<65岁[-0.581(-0.969,-0.193)]、女性人群[-0.643(-0.967,-0.319)]、吸烟人群[-0.693(-1.246,-0.140)]、从不饮酒人群[-0.526(-0.816,-0.235)]、BMI>25kg/m~2的人群[-0.639(-1.097,-0.182)]中存在。此外,本研究分别以午睡时长半小时以内和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为参照,未发现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与MCI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关联。进一步评估夜间睡眠时长与午睡时长和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影响的联合作用,发现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且午睡[1-30]分钟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且不午睡人群[β(95%CI)=-1.546(-2.23,-0.861),P<0.001]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且午睡[31-60]分钟[β(95%CI)=-1.569(-2.290,-0.849),P<0.001]人群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MCI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95%CI)=2.05(1.01,4.13),P<0.001]。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且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且睡眠质量较差者的MMSE评分最低[β(95%CI)=-1.652(-2.286,-1.017),P<0.001]、MCI的发生风险最高[OR(95%CI)=2.29(1.31,4.01),P=0.002]。此外,由于有2532名研究对象提供了2013年和2019年夜间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的信息,我们进一步评估了6年夜间睡眠时长和午睡时长的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发现与2013和2019年夜间睡眠时长均保持在[7-8)小时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由<7、[7-8)和[8-9)小时增加至≥9小时、以及夜间睡眠时长持续≥9小时的人群MMSE评分显著降低[β(95%CI)分别为-2.979(-4.777,-1.181)、-1.659(-2.872,-0.446)、-1.050(-2.041,-0.059)、-1.773(-2.780,-0.765),P值均<0.05];夜间睡眠时长由[8-9)小时减少至<7小时、≥9小时减少至<7、[7-8)和[8-9)小时人群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β值和95%CI分别为-1.154(-2.003,-0.305)、-2.572(-3.758,-1.385)、-1.552(-2.550,-0.554)和-1.101(-1.862,-0.339),P值均<0.05。同时,相对于夜间睡眠时长保持[7-8)小时的研究对象,夜间睡眠时长由<7、[7-8)和[8-9)小时增加至≥9小时的人群发生MCI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95%CI)分别为5.51(1.70,17.87)、2.71(1.11,6.62)、2.37(1.13,4.98),P值均<0.05];夜间睡眠时长持续≥9小时的研究对象MCI的发生风险相对于夜间睡眠时长保持[7-8)小时者增加了2.11倍[OR(95%CI)=3.11(1.52,6.37),P=0.002]。午睡时长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午睡时长保持在半小时以内([1-30]分钟)的人群相比,午睡时长由0分钟增加至>60分钟人群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β(95%CI)=-1.421(-2.316,-0.525),P=0.002],午睡1小时以内([1-30]或[31-60]分钟)改变为不午睡和长期不午睡者MMSE评分显著降低,β和95%CI分别为-1.559(-2.467,-0.651)、-1.411(-2.245,-0.577)和-0.690(-1.327,-0.052),P值均<0.05;相对于午睡时长保持在半小时以内的人群,午睡时长由[31-60]分钟变化为不午睡的研究对象发生MCI的风险增加了1.22倍[OR(95%CI)=2.22(1.09,4.51),P=0.028]。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者的MMSE评分降低、MCI发生风险增加;与午睡半小时以内的人群相比,不午睡者MMSE评分降低;睡眠质量较差者相对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MMSE评分降低。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且午睡[1-30]分钟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且午睡[31-60]分钟人群的MMSE评分显著降低、MCI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与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且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9小时且睡眠质量较差者MMSE评分最低、MCI发生风险最高。相对于夜间睡眠时长保持在[7-8)小时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由<9小时增加至≥9小时、以及夜间睡眠时长持续≥9小时的人群MMSE评分显著降低、发生MCI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对于午睡时长保持在半小时以内的人群,午睡时长由[31-60]分钟改变为不午睡者MMSE评分降低、MCI的发生风险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维持稳定、适度的睡眠时长(夜间睡眠[7-8)小时、午睡半小时以内),保障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为揭示睡眠因素对中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依据,但具体的生物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