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对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未透析患者贫血中疗效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肾性贫血是CKD3-5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患病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为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贫血的严重程度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贫血的治疗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系统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除了既往的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外,罗沙司他已开始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治疗中。目前其起始剂量的选择主要根据是否接受透析治疗及体重水平拟定,并根据患者服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进一步调整剂量。但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长期治疗后疗效欠佳的情况。因此亟待一种新的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并结合现有的初始剂量选择标准,更准确地进行初始剂量的选择。因此,本研究检测了慢性肾脏病患者CYP2C8及UGT1A9的基因多态性,对比各基因型患者罗沙司他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同时检测服用罗沙司他后的谷峰血药浓度,探究基因多态性对罗沙司他代谢及其贫血疗效的影响。以更加科学准确地选择初始剂量,缩短患者的治疗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为罗沙司他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尚未进行透析治疗的CKD3-5期合并肾性贫血患者共22例,首次应用罗沙司他治疗。抽取患者静脉血,通过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患者基因型,并检测患者规律口服罗沙司他治疗4-8周时的血红蛋白浓度,根据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反应”(即血红蛋白较基线值升高≥10g/L)评价患者疗效;在患者规律口服罗沙司他≥1周后,在服药后48h抽取患者静脉血,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静脉血中的罗沙司他谷浓度。分析各基因型分组患者血红蛋白反应率及药物谷浓度差异,并分析血红蛋白反应组与无血红蛋白反应组药物谷浓度差异。结果1.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52.5岁,范围22~67岁。2.UGT1A9 rs2070959位点检测结果示AA型12例,AG型10例,A基因频率约为77.27%,G基因频率约为22.73%;UGT1A9 rs3832043位点检测结果示杂合缺失T型13例,无缺失型7例,纯合缺失T型2例,T基因频率约为61.36%。经Hardy-Weinberg检验显示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P>0.05),研究资料具有群体代表性。以各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分组后,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8 相关位点(rs10509681、rs11572080、rs1058930)基因型检测结果示未出现遗传分离,各位点基因型分别为TT、CC、GG。3.UGT1A9 rs2070959位点基因型两等位基因分组治疗4-8周后血红蛋白较基线均升高,但 AG 组[16.45(13.67-27.9)g/L]较 AA 组[7.7(2.78-20.65)g/L]升高更显著(P=0.032);AG组血红蛋白反应率为90%,高于AA组的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9 rs3832043位点基因型杂合缺失T组、无缺失组及纯合缺失T组治疗4-8周后血红蛋白较基线升高值[分别为14.4(7-24.8)g/L、13.3(-0.7-23)g/L、19.4g/L]及血红蛋白反应率,三组间及两两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UGT1A9 rs2070959位点基因型基因型AA组平均罗沙司他谷浓度[303.24(41.51-1809.24)ng/mL]显著低于 AG组[2320.05(665.8-6566.4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UGT1A9 rs3832043位点基因型杂合缺失T组、无缺失组及纯合缺失T组平均谷峰血药浓度分别为1021.17(154.25-4114.30)ng/mL、180.29(6.1-2473.06)ng/mL、3172.63ng/mL,三组间及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以随访期限(4-8周)内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反应评价患者疗效,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反应组(n=16)及无血红蛋白反应组(n=8),入组患者总血红蛋白反应率为72.73%。两组患者基线血细胞比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余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6.血红蛋白反应组患者平均谷峰血药浓度为1915.96(242.09-4796.05)ng/mL,显著高于无血红蛋白反应组患者50.32(6.06-1244.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UGT1A9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罗沙司他在人体内的代谢及其对贫血的疗效。UGT1A9rs2070959位点基因型检测及药物谷浓度检测对罗沙司他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本研究样本未检测出CYP2C8相关位点的人群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导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但多数研究并没有考虑骨折复位质量对死亡率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骨折复位质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减少患者死亡率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
学位
背景微创颈椎管成形术(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laminoplasty,CME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手术方式。但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佳。因此,探索CEML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来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并验证CMEL治疗CSM患者术后
学位
背景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中国近年来膜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水肿等,病情迁延,易复发,预后差异大,约35%的患者会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2012年KDIGO指南
学位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内源性核物质的免疫耐受性丧失,从而引发全身性自身免疫,导致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狼疮性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形式,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在许多情况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诊断SLE的主要表现,多达30%的SLE患者死于肾脏疾病。LN的发
学位
背景及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越来越高。侯凡凡院士团队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膜性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可能与长期暴露于大气PM2.5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携带多种致病分子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其某些成分甚至通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患病风险。研究表明,PM2.5主要由水
学位
背景: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一种炎性肾脏病,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LN的治疗和预后依旧不容乐观,加强其病理机制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LN患者的生存率已经迫在眉睫。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生物信息学这一新的学科,帮助人们在基因水平上重新定
学位
背景和目的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膜性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其发病机制中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并陆续有研究者报道了家族性膜性肾病的相关个案报告,其特点是呈家族聚集发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团队亦发现部分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出现家族聚集现象,同一家族中至少2例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同时患病。然而目前国内家族性膜性肾病研究报道不足,定义不统一,遗
学位
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AAV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病情迅速进展或因药物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重症AAV患者的ICU内死亡率较高
学位
背景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然而,IgAN的预后较差,在10-25年间,30%-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近年来,IgAN预后因素不断被发现,但这些指标存在性价比低、有创等问题,因此我们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方便、准确和无创的IgAN预后标志物。氯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丰富的阴离子
学位
目的研究皮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影响因素,及其与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mellitus,T2DM)微血管并发症,即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探讨皮肤AGEs用于预测DKD和DR发生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