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登记离婚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记离婚是指婚姻双方自愿离婚并已经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清偿等相关离婚事项达成合意,选择通过行政登记相关程序以解除双方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诉讼离婚相比,登记离婚的适用具有程序灵活简易,离婚成本低的优点,更容易被离婚双方当事人选择与接受。但是,没有永远的法律,只有永远的生活。随着登记离婚制度的不断推进,其导致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难以保障婚姻双方离婚自由权利的同时防止他们冲动轻率离婚。在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全面制定之际,为应对当代离婚过于自由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登记离婚制度的概述。本部分通过将登记离婚与协议离婚进行比较以厘清登记离婚的概念。然后从我国具体国情以及登记离婚制度本身功能出发,分析登记离婚制度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再然后进一步从法理层面探究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价值取向。最后还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登记离婚的立法沿革。第二部分为登记离婚制度域外立法考察及评析。本部分主要考察了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有关登记离婚制度的规定,然后结合不同国家立法特点及背景进行评析,拟为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立法完善提供借鉴。第三部分为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剖析。本部分首先通过梳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定,呈现我国登记离婚的立法现状。其次,结合民政部等部门公布的登记离婚相关数据及关于登记离婚的相关司法案例和非司法案例了解我国登记离婚的实施现状。再然后,结合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探究关于登记离婚立法之动态。最后,对上述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当前我国登记离婚制度存在立法理念不完善、实质条件不完善以及程序过于简便等缺陷。第四部分为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民法典》立法建议。本部分结合前几部分对登记离婚制度的相关论述,提出从三大方面完善我国登记离婚制度。首先转变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相关立法理念。然后在实质条件方面:从结婚时间和有无未成年子女两个层面进一步限制登记离婚制度的适用;从明确登记离婚审查对象、审查标准方面强化登记离婚机关的实质审查权;增设关于子女权益最大化原则的实质要件;通过对离婚无效可撤销进行规定加强登记离婚的监督与规范。最后在程序要件方面:引入登记机关的调解作为婚姻双方登记离婚的必要前置程序;设立并细化登记离婚冷静期;增加保护未成年子女的程序设计。
其他文献
“三权分置”政策入法之后,在承包地上形成了“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三元权利格局。作为新型土地财产权利的土地经营权自被提出以来就备受学界关注,围绕其展开了诸多讨论,争议最大者莫属其性质究竟为何。原本期待《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契机将土地经营权性质加以界定,然立法者的态度却模棱两可,未置明文。尽管《民法典》也对土地经营权进行了规定,但仍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规定的重复,在内容和性质上
当今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逐年增加,使得银行内部、中小产业等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不良贷款监管严格追责的双重压力下,许多银行工作人员铤而走险,违反贷款发放秩序,通过“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方式隐蔽不良贷款的存在。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以及合理性在民法领域不断被确认。例如,2018年7月23日,河北银监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认可“借新还旧”的合法性。1但在刑
村民小组犯罪在实践中并不罕见,然而关于村民小组能否作为犯罪主体,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以致理论争讼百花齐放,实践选择五花八门。文章通过对单位犯罪相关法律的分析,对村民小组的历史发展及现实特征进行考察,严格遵循规范刑法学研究方法,论证当前村民小组不能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并建设性地探析当前村民小组犯罪的具体形式和常见罪名。再结合村民小组的性质特征和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从刑罚的预防、报应和刑法打击犯罪、保障
在法律实践中,地方性法规一直是执法和司法的依据,根源就在于《立法法》授予地方人大针对地方性事务的“地方立法权”。“潘洪斌案”作为年度十大案例的原因就在于,本案在执法、司法和立法三个阶段都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地方性法规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执法阶段,对于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的理解,由于解释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在司法阶段,由于对地方性法规理解的不同而引发对法律适用的不同选择;在立法阶段,针对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备案审
将逃缴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罚并不罕见,但是既有判决通常是针对以套牌、换卡等方法骗免通行费的行为,抑或是针对将高速公路栏杆撞断或人为弄断栏杆制造出口从而逃避缴纳通行费的行为,将单纯的尾随前车通过通行杆以达到不缴通行费目的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至今甚为少见。本文以一个真实案件为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争议及其蕴含的法理问题,提出并论证对本案的处理意见,以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有益借鉴。除去引言,本文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都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家和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无疑是其存在和发展强大的动力和源泉。但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
2018年6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0号)第13条首次提出:裁判文书的说理论证可以参照多种规范资源。这是法发[2018]10号文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条,因为这意味着法官可以根据案件事实寻求更为合理的规范资源并得出更合理的结论。在司法实践中,指导性案例更是“合理的规范资源”的典型代表。指导性案例要顺利地完成国家司法权的任务
政策走向关乎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在当前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暴利、红利时代不复。截止2019年10月底,中国已有四百多家房地产公司倒闭,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明显。营销活动是房地产企业腐败高发环节,2018年以来,包括万达、雅居乐、中粮置地在内的多家房地产公司接连曝出的高管腐败事件,都与营销活动有所关联,公司受到重大财产经济损失。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防范风险,从风险管理角度为企业
“反腐倡廉”是近几年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从上到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反腐倡廉”活动。在公司中,招投标环节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供应商的选择如果存在私利,不仅会损害公司利益,甚至可能会因“豆腐渣”工程而出现人员伤害。因此,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及对光伏企业的政策补贴,都是对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视。光伏企业要趁势而上,势必要重视企业内部管理,
隐名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早期许多学者还围绕着隐名投资是否合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随着《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此类投资方式开始为法律所认可。但是立法者并没有表明隐名投资关系中股权应归属于实际出资人还是代持股人,因而在公司法实践中频频出现这样的案件:名义出资人与他人发生非以该股权作为标的的交易(实践中多为借贷关系),在名义出资人未如约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其债权人对其进行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