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化学药剂一直是主要防治措施,但由于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桃蚜已成为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解析桃蚜对常规以及新型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机理有助于更好的害虫抗药性治理和综合防治。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机制主要有解毒酶活性上调和转运代谢能力增强,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共生菌也可以参与调节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但是在桃蚜中共生菌与宿主对杀虫剂解毒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化学药剂一直是主要防治措施,但由于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桃蚜已成为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解析桃蚜对常规以及新型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机理有助于更好的害虫抗药性治理和综合防治。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机制主要有解毒酶活性上调和转运代谢能力增强,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共生菌也可以参与调节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但是在桃蚜中共生菌与宿主对杀虫剂解毒代谢的关系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三种不同用药水平和作用方式的代表性杀虫剂,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和三氟苯嘧啶,从生化特性、分子水平以及共生菌角度探究桃蚜对这三种药剂的解毒代谢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桃蚜对杀虫剂解毒代谢的生化特性研究测定解毒酶抑制剂(PBO、TPP和DEM)处理后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BO和TPP处理后桃蚜对吡虫啉敏感性分别显著上升了2.7倍和2.3倍,说明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可能参与桃蚜对吡虫啉的解毒代谢;PBO、TPP和DEM处理后桃蚜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均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4.4倍、5.3倍和3.5倍,说明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可能参与桃蚜对溴氰虫酰胺的解毒代谢;而三种解毒酶抑制剂处理不影响三氟苯嘧啶对桃蚜的毒力,推测目前桃蚜对三氟苯嘧啶的解毒代谢与三种解毒酶关系不大。2.桃蚜对杀虫剂解毒代谢的分子特性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CY3是已知桃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基因。本文采用饲喂法RNAi技术干扰桃蚜CYP6CY3的表达水平,喂饲ds RNA四天后靶标基因表达量下降了62.0%。测定干扰后桃蚜对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和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发现CYP6CY3干扰后桃蚜对吡虫啉敏感性明显上升,上升了6.8倍,验证了CYP6CY3是桃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基因;CYP6CY3干扰后桃蚜对溴氰虫酰胺敏感性明显上升,上升了2.0倍,表明CYP6CY3是桃蚜解毒代谢溴氰虫酰胺的一个重要基因;而干扰CYP6CY3的表达不影响桃蚜对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说明目前桃蚜对三氟苯嘧啶的解毒代谢与CYP6CY3基因可能没有关系。3.桃蚜对杀虫剂解毒能力与共生菌关系通过人工饲料饲喂法对桃蚜进行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处理及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桃蚜体内共生菌总菌量(明显降低了51.2%)。测定抗生素处理后桃蚜对九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桃蚜对吡虫啉、溴氰虫酰胺和噻虫胺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3.4倍、2.2倍和2.0倍),说明桃蚜对这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与共生菌有关。测定抗生素分别与酶抑制剂和ds CYP6CY3组合处理后桃蚜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现抗生素处理对桃蚜敏感性的负作用力会被PBO和ds CYP6CY3有效抑制,表明共生菌可能与桃蚜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关系是间接的,解毒酶在两者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共生菌与宿主对杀虫剂解毒能力的关系,本文测定了抗生素处理后桃蚜三种解毒酶活性、CYP6CY3表达水平以及适合度代价。结果显示,抗生素处理后,桃蚜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酯酶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上升了28.3%和10.9%)、CYP6CY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上升了79.5%)以及适合度上升(体重增加、发育历期缩短及后代个数增多),表明共生菌可能通过影响桃蚜解毒酶活性和适合度来介导宿主对吡虫啉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此外,通过对抗生素处理桃蚜进行共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抗生素处理后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daceae)、红球菌(Rhodococcus)和布赫纳氏菌(Buchnera)的相对含量明显改变,说明这三种菌在桃蚜对杀虫剂解毒代谢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桃蚜共生菌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程度与解毒酶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抗药性治理和害虫综合防控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量子信息是通过量子物理体系来存储和处理的信息。相较于经典信息,量子信息有着资源开销少、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传输过程安全等独一无二的优点,因而一直被广泛关注。在过去十多年里,量子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已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方向发展。在量子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中,寻找合适的信息载体,构造稳定的处理体系,实现不同体系间的耦合与兼容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在本论文里,我们尝试使用杂化量子
聚酰胺复合(PA-TFC)膜因具有选择分离性能强、低能耗、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PA-TFC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渗透通量小,分离性能差等缺点,本文从零维碳纳米材料和新型胺单体角度,调控聚酰胺功能层结构形貌,选择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s)和3,5-二氨基-1,2,4-三氮唑(GAZ)优化复合膜性能,具体工作如下:研究了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s)对GOQDs/PA-TFC膜性能的影响。零维
VO2在340 K温度附近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对转变起因的了解一直是热点的研究,虽然已提出很多理论或模型,但涉及转变的物理本质至今仍未达成共识。由于伴随转变有几个量级的电阻率突变,使其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但VO2本身的转变温度大大高于室温,限制了其应用价值,如何实现室温附近的金属-绝缘体转变则成为另一个热点的研究。本论文基于电、磁性质的实验研究,从金属-绝缘体转变和由磁化率突变所表征的磁转
神经环路精细结构的解析对理解大脑功能至关重要。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 MOST)技术是获取高分辨全脑三维数据集的代表性技术之一,发展兼顾多种精细结构信息同时保持和良好切削与成像性能的全脑塑性包埋方法对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全脑样本制备中存在的组织形态保持差、微米厚度连续切削不稳定以及对红色荧光蛋白和化学荧光染料/探针荧光保持率低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以解决多色荧光标记神经环路中
自从中国迈入快速城镇化建设发展以来,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导致遗产空间破碎化,遗产本体与周边环境相分离,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对遗产进行整体保护迫在眉睫。目前,遗产地的保护主要以地理空间位置为依据进行保护范围的划定,并以静态保护模式为主,忽视了遗产地与周边城乡环境的融合及协同发展。因此,促进遗产保护边界的划定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之中,辅助国土空间规划中历史文化保护线的制定,促进遗产整体保护及其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年来其生态环境由于点源污染依旧严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潜在污染风险源存在等问题,而存在较大污染风险。为了保障丹江口水源区的水环境安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开展了一系列小流域治理工程,并研发出了大量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然而现有工程技术缺乏统一布局和整体规划,导致整体治理效果不明显且持续性较差,难以满足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需要。因此,本文以南水
目的:大约50-75%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在一线治疗方案完成后的18月内会复发,但是传统的临床指标很难准确地预测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筛选与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复发相关的基因,并评估这些基因作为浆液性卵巢癌复发预测指标的预测能力。方法:从“curated Ovarian Data”包中筛选、下载符合纳入标准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芯片以及RNA测序数据集。利用信噪比挑选各个入选数
长城是承载人与自然融合互动的独特历史风景,而对其认知存在着“符号化”现象。目前的管护主要局限于长城本体两侧有限的缓冲区,造成遗产与周边区域缺乏关联性管护,整体风景空间趋于破碎,亟需提出系统、整体的管护思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对长城风景进行整体性识别并与文化资源阐释工作相结合,共同促进风景管护。本研究以蓟镇明长城风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我国地脉文脉的蓟镇明长城风景特质识别思路,以期丰富和
第一部分IFN-γ对肝癌细胞系表达galectin-9和EZH2的作用目的研究在IFN-γ刺激下肝癌细胞系中galectin-9和EZH2表达情况方法使用重组人IFN-γ刺激Hep G2和Hep3B肝癌细胞系,模拟类似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中的高IFN-γ免疫微环境。在不同浓度IFN-γ刺激下和不同刺激时间下,使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q PCR分别检测Hep G2和Hep3B细
目的:研究IDH1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突变频率,突变类型,预后意义,分析IDH1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我们收集了从2009年到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行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的85例标本。通过测序检测IDH1的突变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状况进行随访,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样本中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测序我们发现在肝内胆管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