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自然环境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大量森林被砍伐,易水土流失的土地被开垦,水土流失形势日益严峻,最终成为酿就1998年长江流域滔天洪水的诱因之一。为了遏制水土流失,国家适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旨在恢复水土易流失地的植被覆盖,实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标,安徽省也于2002年启动了该工程。退耕还林是一项重大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需投入巨额资金,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本文以公共财政为切入点,选取安徽省金寨县、东至县和歙县三县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内容为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内容主要介绍退耕还林工程的由来、历程和政策目标,重点阐释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第三章内容介绍样本县选择依据与自然及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从财政投资规模与结构两方面着手分析样本县退耕还林工程财政投资现状。第四章是本文核心内容之一,从退耕区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方式、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人口资源配置和劳动力就业状况、陡坡耕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入手,展开对样本县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不仅直观反映工程效益,还为后文进一步深入开展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做好铺垫。第五章是本文最重要的一章,通过构建样本县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获得综合效益测评结果。分县域看,金寨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波动较剧烈,最终仍取得正的效益;东至县和歙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测评结果较相似,虽略有波动,最终均呈现上升趋势,后续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整体来看,样本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呈现上升趋势,并于2004年由负转正,后续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六章内容总结概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价过程中取得的结论,并展望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