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蟹汛期在长江口九段沙定采样,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夏季及秋季在江苏塘口采集实验样品。在实验室内借助生物形态学、生物能量学等手段,研究了该蟹种蟹汛期主要组成部分的能量密度,并探讨了养殖与野生蟹能量分配对策的不同及养殖河蟹不同季节的能量分配对策等问题,并利用动态能量平衡(DEB)原理估计了中华绒螯蟹适用于DEB模型的主要参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解野生中华绒螯蟹蟹汛期的能量分配策略,利用生物能量学测定中华绒螯蟹稳定期(性腺发育基本结束)的性腺、肝胰腺和肌肉三个部分的能量密度。结果表明:肝胰腺的能量密度(32.17±3.77 KJ/g)高于性腺能量密度(23.19±2.86KJ/g)和肌肉能量密度(24.41±1.41 KJ/g),且高于肌壳(除性腺肝胰腺的部分)能量密度(14.42±1.76 KJ/g);稳定期的雌雄体性腺能量密度和肝胰腺能量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肌肉能量密度和肌壳能量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雌蟹个体和雄蟹个体具有的总能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887);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该时期的体积与体重成线性关系V=6.104+1.117WW(R2=0.973,n=98),总能量与干重成线性关系E=18.12DW-28.05(R2=0.962,n=24)。稳定期的雌雄蟹具有不同的能量分配方式,雌蟹将44%的能量分配到性腺和肝胰腺中,高于雄蟹的23%。2.从生物能量学角度对比养殖中华绒螯蟹在不同季节的能量分配策略。研究了2014年养殖中华绒螯蟹不同季节的能量密度的变化及能量分配策略的不同,最后给出能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秋季能量密度值大于夏季(P<0.01),并且肝胰腺能量密度(夏:33.37±2.89,秋:39.48±2.30)>性腺能量密度(夏:0,秋:26.94±3.55)>肌肉能量密度(夏:19.98±3.04,秋:22.78±0.98)>肌壳能量密度(夏:12.64±1.17,秋:15.56±1.76),单位KJ/g。2.夏季河蟹的总能量(115.45±56.63 KJ)小于秋季(556.88±116.54 KJ),差异极显著(P<0.01)。夏季,雄蟹与雌蟹能量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雄蟹能量(635.226±113.46 KJ)显著高于雌蟹(507.89±93.79 KJ),差异极显著(P<0.01)。3.在能量分配策略方面,夏季秋季能量分配策略不同,雌蟹雄蟹能量分配策略也不同。夏季雄蟹的能量储存在肝胰腺30.6%,雌蟹33%,差异极显著(P<0.01)。秋季雄蟹将74.4%的能量分配给身体结构,2.7%的能量分配给肝胰腺,2.9%分配给性腺。秋季雌蟹肌壳66.5%,肝胰腺能量19.8%,性腺能量13.7%。4.中华绒螯蟹的干重与总能量也呈线性增长,E=17.855DW–1.970。3.从生物能量学角度对比养殖与野生中华绒螯蟹在蟹汛期的能量分配策略。本文对比研究养殖与野生中华绒螯蟹在蟹汛期的能量分配对策,身体组成部分的能量密度及基础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肝胰腺能量密度(35.15±3.61 KJ/g)高于性腺能量密度(24.53±3.69 KJ/g),肌肉的能量密度(22.48±1.76 KJ/g)高于肌壳能量密度;2014年的养殖蟹的总能量(556.32±143.26 KJ)高于野生蟹总能量(457.44±185.20 KJ);2014年养殖中华绒螯蟹雄蟹能量含量(680.93±71.84 KJ)高于雌蟹(482.85±102.13 KJ),而当年野生河蟹雄蟹的能量(408.11±136.50 KJ)远低于雌蟹(546.23±242.66 KJ);养殖与野生的中华绒螯蟹的能量分配对策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1),雌蟹性腺肝胰腺能量占总能量的35.3%(性腺能量23.1%,肝胰腺能量12.2%),雄蟹性腺肝胰腺能量占总能量的19.5%(性腺能量2.7%,肝胰腺能量16.8%)。受2013高温恶劣环境影响,2013年野生中华绒螯蟹规格小于2014年。4.为利用动态能量平衡模型,根据本文的能量密度研究,估算出中华绒螯蟹适用于DEB模型的参数。基于生物能量学,对中华绒螯蟹的能量密度及能量分配做了一定实验研究;根据动态能量平衡原理,讨论计算中华绒螯蟹在体形、温度、生殖、摄食、维护等等参数,了解其能量分配模式。DEB模型是其他生物模型的高度浓缩,理论非常抽象,本文通过测量中华绒螯蟹的能量密度计算出相应参数,为日后模拟各种环境下的生长趋势及种群动态做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