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中资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kica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进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向世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屡创新高。其中,德国作为中国在欧盟的首要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欧洲地区的重要沿线国家,受到了广大中资企业的青睐。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对德直接投资快速攀升,目前已有超过3100家中资企业落户德国。然而,投资德国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德中资企业面临着各种难题。其中,跨文化交际与管理一直是中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之首。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学界对在德中资企业跨文化交际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屈指可数。跨文化适应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基本途径之一,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鉴于此,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在德中资企业内部中德双方互动为基础,研究在德中资企业内部的跨文化适应,借此探讨在德中资企业的跨文化交际与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外学界尚未对在德中资企业跨文化适应进行专门研究,对跨文化适应和在德中资企业的研究则具有以下问题:1)我国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缺少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理论模式。2)跨文化适应最初是探讨两种不同文化群体的相互适应,然而现有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多讨论单向适应,对双向适应重视程度不够。3)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多以量性研究为主,不利于揭示研究对象的互动和动态发展。4)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较为集中在留学生团体,对于商务人士关注较少。5)针对在德中资企业的研究,国内多从宏观角度考量,国外学术界已经开始探究企业内部问题,但是在德中资企业内部的跨文化适应仍属于新鲜课题。基于此,本文的跨文化研究将文化视为某一群体的生活世界,所研究的跨文化适应以互动模式为出发点,并在跨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学者和合学的相关观点,主要探究以下五个主要问题:1)在德中资企业内部中德工作人员遇到的文化异同主要有哪些?2)在德中资企业内部中德双方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3)中德工作人员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是如何互动的?4)企业管理层应如何从管理角度提升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水平?5)在德中资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如何?中德双方心目中各自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如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本文通过研究上述问题,旨在建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动态的跨文化适应理论模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本研究的特点——新颖性、现实性、微观层面、聚焦过程、研究现象复杂以及建构理论需要——选择了质性研究方法。在质性研究方法中,本文选取专家访谈法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所指“专家”为在德中资企业内部工作的管理层、部门领导以及员工。在确定研究目标前提下,本研究最终选取共20名访谈对象,通过设置访谈提纲,对其进行深度访谈,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还原在德中资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的“真实世界”。所得访谈资料经过质性分析软件“MAXQDA12”进行三级编码,得出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聚焦在德中资企业内部的跨文化适应。中德双方在接触中,主要感知等级观、秩序观、交际与行事方式和工作观四个方面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工作积极态度上的文化共性。其中,等级观居于中方文化底层,秩序观居于德方文化底层,双方的文化异同皆可从这两方面找到端倪。不同的文化差异对双方的跨文化适应造成影响,其具体表现为:语言问题(物质文化层面)、中方行事不系统、德方过于直接(行为文化层面)、中国企业制度、德国法律制度(制度文化层面)、中方等级意识严重、中方领导缺少跨文化意识与德方对中国缺乏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随着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中德双方可能不再接触,具体表现为中方不融入和德方产生畏惧感,最终造成跨文化适应的失败。在遇到问题的同时,中德双方在互动与合作中找到了三条跨文化适应的策略——理解与沟通、接受差异与引入跨文化中间人,这有助于中德双方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需要注意的是,面临问题与应对策略是共存的,由此而产生的离心力与向心力使得中德双方在跨文化适应中不断互动。在这种推与拉的往复中,中德双方的跨文化适应呈现出一种动态循环、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第二部分结合第一部分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为在德中资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管理提出建议。这一部分从中德双方对跨文化适应理想状态的不同描述入手。在描述中,中方突出和谐,德方突出共同目标。鉴于此,在德中资企业的跨文化适应管理目标应以“和”为出发点,最终落到共同目标的确定中。结合中德双方在跨文化适应中感知到的文化差异及面临问题,在德中资企业应以“变”中求“和”为宗旨,对不同的文化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具体表现为:用“调和”的方法避免冲突,用“杂和”的方法保持稳定,用“融合”的方式创优势,最终实现和合学中利用不同方式对待冲突取得平衡,使各种异质文化要素相互包容,实现和合的观点。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实现跨文化适应的理想状态,在德中资企业有必要将眼光放长远,打造属于在德中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包容开放,求同存异,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打造“和”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跨文化意识。在制度文化层面上,继续坚持属地化管理;健全与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设立特殊制度,创建沟通平台;优化企业人员,构造合理搭配。在行为文化层面上,深入开展跨文化培训;加强中德双方的交往与沟通。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将英语作为主要的工作语言;设立开放的工作环境与组织。和合学认为,“和”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载体,通过构建以“和”为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在德中资企业应打造一个全新的文化混合体,在双方适应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寻找到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中德双方在跨文化适应中主要经历感知异同期、问题冲突期、初步适应期,企业管理层若做到有效的跨文化适应管理,中德双方有望在进一步的互动中深入适应,并在实践中向跨文化适应的理想状态迈进。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本文从五个方面丰富了现有的跨文化研究:第一,现有的跨文化研究多关注国家和组织等宏观或中观角度,本文则从个体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在德中资企业这一跨文化空间内部中德双方的跨文化互动及动态性。第二,本文以跨文化适应互动模式为理论出发点,所得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跨文化适应的互动模式理论。第三,国内的跨文化研究通常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上,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理论原点,进而建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理论模型。第四,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本研究扩充了对中国在海外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其他海外中资企业也具有启示作用。第五,本文总结了“在德中资企业内部跨文化适应状况评估量表”,为评判企业内部的跨文化适应状况提供了一定的标准,同时可供其他海外中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使用。综上所述,本文勾勒出在德中资企业内部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并从策略和措施方面为在德中资企业提供跨文化适应管理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研究中的空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其他文献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系中独特的政治组织,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政治共识是政治学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政治共识对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增强政治信任和合法性,促进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顺利执行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处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反观欧美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困境,如何规避民主政治发展中出现的极化和否决现象,既实现民主的发展又促进政治共识的实现,这是当下我国民主政
学位
在医学研究中,基于特异性和灵敏度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简记为ROC曲线)常常被用来评价某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试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试验结果或某些与试验结果有关的特征出现数据缺失现象.在带缺失数据下ROC曲线相关问题的文献中,研究受试者疾病状态缺失的文献很多,研究生物指标值缺失的文献较少,本文主要考
学位
电化学还原CO2技术的发展使CO2被用于生产商业化学品与燃料的碳原料成为了可能。考虑到该项技术最终要实现工业化生产,用作电化学还原CO2的电催化剂首先要满足的条件就是价格低廉。Cu基与碳基电催化剂以其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关注。其中,Cu基电催化剂是为数不多的可将CO2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碳氢化物的金属催化剂之一。而碳基电催化剂以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易于实际应用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上述两类电催化剂
学位
自2007年拍拍贷和宜信在国内开展P2P网络借贷业务以来,网贷借贷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金融中的重要借贷渠道,为众多投资者提供了新型理财途径。然而,对于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出借人而言,网络借贷发展历程短暂,且大多数网贷出借人并非专业人士,加之网络借贷的风险结构与传统金融市场中的股票、债券等产品不尽相同,出借人如何甄别借款人和网贷平台各信息节点上的信息质量,进而有效降低并防范来自借款人与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
学位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猛发展,截至2020年底,债券存量达114.31万亿元。2020年各类债券发行总额达57.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51%,占当年GDP的56.39%,在新冠疫情重创经济的情况下,仍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加,信用类债券违约日趋严重,截至2020年底,已有181家发行主体发行的740只债券发生违约,从私募债到公募债,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
学位
MicroRNA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等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测定为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然而复杂基质生物样品中这些标志物通常含量极低。为提高灵敏度,当前microRNA等核酸标志物及核酸工具酶活性检测方法通常会依赖各种信号扩增机制。基于恒温扩增原理的末端延伸扩增机制,主要包括滚环扩增(RCA)和TdT延伸机制等,因其信号输出稳定、设计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多种
学位
“羞怯-大胆”的连续体(shy-bold continuum)是有机体(人类、动物、植物)在趋利避害的生存斗争中进化而成的基本行为特征,也在人类社会中规避社交威胁、争取生存资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羞怯个体的劣势在这一进程/过程中凸显并产生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羞怯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压力应对和威胁感知
学位
惯容器为新型机械元件,其提出使机械网络由“质量-弹簧-阻尼器”网络升级到“惯容器-弹簧-阻尼器”网络,实现了机械网络与电学网络的严格对应。由此,电学网络中的许多研究方法与技术可以迁移至机械网络设计中,使得振动传递与抑制的研究方法发生了深刻改变。以惯容器元件所产生的动惯性效应为基础的动惯性悬架系统,是近年来车辆悬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惯容器元件,发掘其在机械网络中的潜在作用机理,实现车辆
学位
认知冲突具有重要价值,教学时可在定理课、习题课、复习课中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进入“愤悱”的学习心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其主动转变错误的前概念,不断批判和提出新的观念,最终获得新水平上的概念认识,促进思维生长。
期刊
纳米金(AuNPs)因其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光物理性质以及表面易于功能修饰化,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释放、催化等众多领域。基于AuNPs聚集行为变化的传感研究备受关注。在已有研究文献报道中,研究者们更多关注于基于不同功能分子或配体构建的功能化AuNPs针对外界刺激下聚集行为引起的颜色变化,对于某些聚集行为变化实验现象的解释缺乏实验验证,出现相同实验条件下不一致的结论。没有支撑对实验现象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