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动结构因其具有特殊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于中动结构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印欧语言中,汉语中动结构自1989年起也成为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学家们关于这个构式开始了激烈的争论。该结构是一种跨语言存在的重要的语法现象,是语义、句法以及词库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现有汉语研究大都集中在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层面,鲜见“词典”方面的研究。吕叔湘(1992)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一文中指出,“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汉语动词的中动用法在现有汉语学习词典中的表征现状如何?英语学习词典中中动用法有没有得到完善的表征?现有汉语学习词典编纂是否完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项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语言观、TNE以及UBT理论,以分析语的双层词类范畴理论模型为指导,并借助大型平衡现代汉语语料库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和多部权威汉语学习词典,在言语(句法)和语言系统(词库)两个层面对汉语动词的中动用法进行研究,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期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定性判断。研究证明:部分汉语动词的中动用法已经从言语层面句法中的用法抽象为语言层面词库中的用法,而当该用法被固化及规约化而成为常态用法时,就应该在词库层面,即词典中进行表征。而且显性的表征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对于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不仅是逻辑语义的问题,还要考虑语言生成的问题,以方便汉语学习者用户(尤其是外语学习者用户)的语言生成为宗旨,义项区分亦细。鉴于基于大型语料库编纂的英语学习词典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表征,而汉语母语词典存在缺陷,导致基于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汉英词典(广义上的汉语学习词典)也表征不完善,汉语学习词典的修改完善迫在眉睫。总之,本项研究既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