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缺血性心脏病(IH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以家兔为研究对象,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内关进行治疗。观测心电图Ⅱ导联ST段电位的变化,以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的改变。从血管内分泌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日本大耳白兔32只,体重1.8~2.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以下简称电针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开胸暴露心脏,于冠状动脉下只挂线但不结扎;电针组是在造模成功即刻,针刺双侧内关,接通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留针30min。观察各组家兔造模前、后心电图ST段电位的变化以确认造模成功,并在造模后30min和造模后60min分别取各组家兔的血液标本,检测ET、NO和GMP-140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各组家兔在造模前心电图ST段电位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家兔在造模即刻及造模后ST段电位虽有所增加,但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假手术组对心电图ST段电位无明显影响。模型组在造模即刻、造模后30min和造模后60min ST段电位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急性心肌缺血造模成功。电针组在造模后30min,心电图ST段电位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虽然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造模后60min,电针组ST段电位较模型组极显著降低(P<0.01),接近于正常值水平。 2 假手术组家兔血浆ET、NO和GMP-140含量虽有一些改变,但与正常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模型组家兔在造模后30min和造模后60min,血浆ET、GMP-140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NO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 4 电针组家兔在造模后30min,血浆ET、GMP-140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相比仍然升高(P<0.05);NO含量在造模后30min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5)。在造模后60min,电针组ET、GMP-140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极显著降低(P<0.01);NO含量较模型组极显著性升高(P<0.01),各项指标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接近正常值水平。 5 造模后30min、60min,模型组家兔ET与GMP-140含量之间均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