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动脉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病特征,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可能因素,为减少动脉硬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改善动脉硬化患者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某市三所三甲综合医院收治的经影像学确诊的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72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现场问卷的方式对动脉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34份,问卷有效率为95.4%,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或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动脉硬化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9.7%,其中单纯焦虑发生率为10.8%,单纯抑郁发生率为7.8%,焦虑抑郁并存30.1%;2.动脉硬化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费用支付方式有关,低年龄组、男性、已婚有配偶、经济收入高、有公费及医疗保险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文化程度越低,焦虑发生率越高;3.动脉硬化患者合并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其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无合并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发生率高于无合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社会支持对疾病影响,获得家庭成员尊重和监督的动脉硬化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获得家庭成员歧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到医护人员对用药副作用解释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病情告知、用药计划告知对焦虑、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5.动脉硬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与非焦虑抑郁患者生物标志物水平比较,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焦虑有关的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心律失常、高血压、副作用解释和总胆红素,与抑郁有关的因素是年龄、经济收入、心律失常、副作用解释和总胆红素。结论:动脉硬化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患者焦虑抑郁受个体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费用支付方式,躯体疾病类型家庭成员和社会会支持影响,以及与生物标志物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完善的电网总体投资效益评价不仅能对电网规划和投资决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且有利于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电网投资的实际工作,考虑影响电网供电能力的显性和隐性效益
“双一流”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对世界一流学科进行评价发挥着重要影响。评价标准作为学科评价的核心要素,是探究不同学科评价的关键。本研究根据托尼·比彻的学科差异理论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林业领域逐渐融合,林业文本经历小型数据、数据扩展以及数据爆发三个阶段,表现出量级大、难以整合的特性。完成海量林业文本的高效分类,能为以林业文本为主体的相关研究包括林业知识图谱的构建、林业信息的主题推荐算法研究、林业信息的舆情分析等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然而,通过相关文献的调研可知,林业文本分类的相关研究进程与当前的林业文本领域需求是不相符的,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在数据挖掘领域中,分类算法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一种经典的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在处理非线性、小样本、高维数的问题时有着很大优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核函数和惩罚参数会影响着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效果,为了提高其分类效果,提出用启发式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同时,为了克服使用单一的启发式算法在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过程中出现的易陷入局部最优,不能进行全局搜索的不足,提出基于低偏差序列的GAPSO_SVM算法。
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科技是发展林业的重要保障,林业的进一步扩大离不开林业科技。近年来,我国林业科技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现有的林业科技推广(后文简称“林科推广”)方式逐渐脱节,存在推广周期长、时效差等问题,导致林业科技的转化率低,降低了林业科技对林业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林业科技的传播和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需要解决林科推广现
在人们的社会、经济或科研活动中,很多数据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产生的,对这类数据的研究产生了时间序列分析这门学科。但由于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我们经常会遇到所收集的观测数
陈去病是辛亥革命前后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此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史学家。陈去病撰写历史著作,整理历史文献,保存并刊行历史资料,做出了很大的史学贡献。第一章介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面部和颈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毁容,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治疗鲜红斑痣多采用光动力疗法,但因缺少针对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部
理想的肿瘤治疗方法应能够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几乎不损害周围正常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放疗方法如60Co、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很难做到二者兼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