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成熟而稳定的政治形态都有一个相应的成熟而稳定的政治知识形态作为基础。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构成了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具有深刻影响的中世纪政治形态(帝国政治形态)的基础与前提。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先于帝国时代而生成并构成帝国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的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生成过程与生成逻辑。
本文运用知识考古(知识溯源)学和知识政治学的方法,藉助于“生活形态”、“政治知识”、“政治形态”三者之间的“横联”和“纵通”,对从上古迄于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独特行程进行了政治学分析,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从孕育、开展、转折到落实的演转逻辑及其基本内涵。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1)导论。第一节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即作为中国帝国政治形态之知识基础的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是如何生成的?第二节着重从方法和思路的角度综述了传统解释体系与现代学术学科的相关研究对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研究的启示,其中现代学术学科又分为新史学、考古学、广义的思想研究、以及域外中国学四个方面。第三节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界定了基本概念并提出了研究思路。
(2)第一章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孕育。首先阐述了“群聚生活形态”的基本面相与基本特征;其次通过对“三易”与原始“阴阳五行”观念之起源的分析和梳理揭示“群聚生活形态”与“辨物居方”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先民“辨物居方”的精神活动孕育了早期的政治知识因子;最后分析了由“辨物居方”孕育的早期政治知识因子与早期政治起源之间的逻辑关系。
(3)第二章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开展。首先阐述了作为“神”的观念的生活基础的“族群生活形态”;其次分析了由“神”的观念及其发展凝成的“神系政治知识”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这代表着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首次开展;最后分析了“神系政治知识”的政治后果,揭示了“神系政治知识”与“公共政治权力”之崛起与早期国家之兴起之间的逻辑联系。
(4)第三章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独特转折。首先分析了由“族群生活形态”演化而来的“宗族生活形态”的基本内容,并指出在“宗族生活形态”和“诗性思维”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其次指出以“宗族生活形态”为基础的“诗性思维”支持了“诗性政治知识”之成立,由此分析了“诗性政治知识”的要素与结构,并进一步指出“诗性政治知识”实现了对“神系政治知识”的独特转换;最后分析了“诗性政治知识”的政治后果即西周时代“礼仪政治”的发达。
(5)第四章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的落实。第一节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族生活形态”向“家族生活形态”的深刻变迁,指出这种变迁与“诗性思维”的隐没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联系在一起;第二节分析了春秋时期“天道观”的进展及以此为条件的“义”在知识世界中的崛起,指出具有过渡性、转换性的“义”的崛起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更为理性的演转方向;第三节分析了战国时期政治知识的多方面进展,并指出“明分使群”标志着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落实阶段的“理性政治知识”的最终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