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糊料是印花色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变性能是影响印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花织物的色光、表面得色量、花纹轮廓清晰度、印制均匀性以及织物的手感。大多数糊料属于非牛顿流体,流变性能极为复杂。因此,选用何种流变性能的糊料来满足不同的印制要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目前,关于印花糊料的流变性能,国内外主要采用静态法进行研究,探讨糊料粘度与剪切应力的相互关系、粘度与温度的相互关系以及糊料的触变性能。然而,糊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性能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具有粘弹性。静态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糊料的流变性能,但不足以表征糊料的粘弹性行为,而动态法可以在剪切应力、频率、应变变化的条件下测量糊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和复合粘度的变化特征,以此来表征糊料的粘弹性行为。本文将糊料研究的静态法和动态法相结合,通过稳态剪切和动态扫描实验,研究如下三方面的内容: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糊料的粘弹性行为、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海藻酸钠糊料粘弹性行为的影响、活性染料印花色浆粘弹性行为与印制性能的相互关系。稳态剪切实验表明,与海藻酸钠糊料相比,黄原胶糊料在低浓度低剪切速率下就具有高粘度,表现出较显著的假塑型流体“剪切变稀”特征。随着糊料浓度的增加或分子量的增高,糊料的假塑性越来越显著。动态扫描实验表明,海藻酸钠糊料以粘性效应为主,表现出较多的类液态特征,而黄原胶糊料以弹性效应为主,表现出较多的类固态特征。粘度相近的两种糊料在剪切应力、频率或应变作用过程中,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粘弹性行为。随着剪切应力或应变的增加,海藻酸钠的粘弹性能比较稳定,损耗模量始终大于储能模量,损耗角大于45°,主要表现出粘性行为;黄原胶的粘弹性能经历了由高弹性向粘性转变的突变区,在突变之前其储能模量大于损耗模量,损耗角小于45°,表现出很显著的弹性行为。剪切应力达到一个较高值时,海藻酸钠仍具有较大的粘性,而黄原胶则接近液体的行为。随着频率的增加,海藻酸钠经历了由高粘性向高弹性又向粘性的转变,转变过程中经历一个弹性最大的突变点,损耗角几乎为0°;而黄原胶糊料的粘弹性能一直比较稳定,其储能模量始终大于损耗模量,损耗角小于45。,主要表现出弹性行为。随着糊料浓度的增加或分子量的增高,糊料的弹性效应逐渐增强,粘弹性能越来越稳定。镁离子对海藻酸钠糊料粘弹性能的影响较小,而钙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对海藻酸钠粘弹性能的影响较大。低频下,钙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浓度大于300ppm后,糊料的弹性大于空白样糊料的弹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糊料的弹性效应逐渐增强。尿素、碳酸氢钠和活性染料对海藻酸钠的粘弹性能影响不大,而防染盐S会增强海藻酸钠的弹性效应。钙离子对色浆粘弹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浓度大于100ppm后,色浆的弹性大于空白样色浆的弹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色浆的弹性效应逐渐增强。印花糊料的粘弹性行为与印制性能密切相关,生产中应选用弹性效应相对较弱,粘性大于弹性,且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粘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糊料。印花生产用水中钙离子浓度不应该超过300ppm,否则色浆就会形成大量局部凝胶块,从而影响色浆透网性和花纹轮廓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