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际资本跨国流动日益增加,我国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国家,FDI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仅发挥资本属性功能的低质量FDI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关注FDI数量规模的同时,更需关注FDI的质量。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于2001年逐渐建立起一套关于世界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资本跨国流动日益增加,我国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国家,FDI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仅发挥资本属性功能的低质量FDI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关注FDI数量规模的同时,更需关注FDI的质量。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为了更好地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于2001年逐渐建立起一套关于世界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FDI,进而改善国际收支、活跃地区经济。因此,营商环境与FDI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碳中和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绿色营商环境如何科学合理得量化?不断优化的绿色营商环境能否成为吸引高质量FDI的内在动力?绿色营商环境对FDI质量的促进作用对不同地区是否有所差异以及可能的作用路径是什么?基于以上问题,文章选取2008-2018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作为样本,首先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色营商环境指标体系,选取FDI质量特征指标来综合量化FDI质量;其次采用非空间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对比检验了城市绿色营商环境对FDI质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绿色营商环境对FDI质量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此外,还考虑了可能的作用路径。得出如下结论:(1)绿色营商环境测算结果显示,城市的绿色营商环境指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城市的绿色营商环境明显优于西部及东北地区;六大子类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城市的绿色营商环境相对优势在不断扩大,排名前100的城市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而西部、东北地区的城市数量则相对较少。(2)选取FDI出口能力、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项目规模五个特征指标表征FDI质量,测算结果发现,从全国整体角度来看,2008年以来,FDI质量不断增加。分地区角度来看,样本期内东部地区与全国保持着同步的变化趋势,且处于领先优势;中西部地区FDI质量也呈增长趋势,但西部地区增速较慢,与全国的差距逐渐拉大;东北地区FDI质量呈增长趋势,但整体上增速较慢,2015年开始增速变大。(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绿色营商环境对FDI质量的驱动机制。经非空间面板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发现,城市绿色营商环境能够显著提升FDI质量,且这种影响整体上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只有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为正,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绿色营商环境均不利于相邻城市的FDI质量提升。进一步采用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和法治环境均为城市绿色营商环境对FDI质量的驱动机制,而分地区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此外,对于驱动机制的可能作用路径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后,发现城市绿色营商环境是通过降低风险这一渠道来提升FDI质量。通过替换空间权重矩阵和重新测算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文章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企业也是如此,医药产业向来被认为是产业内的朝阳行业,依赖人民对健康产品的高需求发展迅速。面对产业压力和人才挑战,越来越多的医药制造业采用股权激励方案获取竞争优势,试图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股权激励并不是固守成规的模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制定激励方案。本文首先对医药制造业的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基于文献研究对股权激励的实施动因、影响因素和效应进行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的金融资产总规模不断扩大,乘着金融行业高速发展的东风,我国许多非金融行业的实体企业开始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投资,呈现明显的金融化趋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围绕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动因、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等做了很多实证研究。但是,大多关注金融化对整体行业或者某一具体行业的金融化程度,鲜有学者关注金融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企业具体的金融化发展历程是怎样的?金融化对企业的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持高速发展状态,在世界各国投来艳羡目光的同时,也饱受他们的质疑:中国的经济增长源于要素的积累而非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的提升,因而不可能持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作为研究方向,考察我国TFP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经济增速变缓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依靠TFP来发展经济变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现
发达国家出台“再工业化”战略提升国家工业竞争力,同时促进制造业回流,为本土提供更多的经济动能和就业岗位。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刻。我国“十四五规划”将创新驱动战略放在第一位,表明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着力提升发展经济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山西省作为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制造业大省,在未来要加快构建具有
中国在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事业的结束,农村地区由于公共服务的匮乏和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农村居民依然可能在包括居住、教育、医疗等维度的生活水平上受到限制,面临多维贫困问题。在“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家庭生活福利,缓解多维贫困成为扶贫的主要工作。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得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但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多维贫困差异明显。在现实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随着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促进城市发展、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经济地位的提高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新时期提出新的社会需求,他们渴望拥有与城里人各方面相同的待遇,渴望早日实现城市融合。但现实中,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却并不能真正的属于城市,城里人的歧视、落户通道的不畅、自身较低的城市融合度等问题,使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对外投资中的影响力逐渐提高,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大国。2020年,世界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国际对外投资较2019年下降了42%,然而中国对外投资整体依旧保持活跃,实现对外投资流量1537.1亿美元,跃居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第一位。另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末,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中国境内投资企业(投资者)达2.8万家,投资目的地国家分布
在科创合作高开低走的国际形势和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一体化成为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长三角区域作为一体化的示范区,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科创和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此,研究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走“科创+产业”道路,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而辐射全国。本文首先梳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新经济”形势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一步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的提升,而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则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企业来说,投资活动作为其三大理财活动之一,在筹资活动和股利分配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各企业为了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投资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投资活动是否具有投资效率值得深入考虑。另一方面,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基于商业银行的金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而碳排放量过高会带来温室效应等诸多问题,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为减少碳排放量,我国自“十一五”时期开始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近年来有了明显进展,在2020年9月举行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率先做出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和承诺。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能源开发工业地带,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