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一词自80年代初出现以来,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被提上国际议事日程,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是随着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出现而渐渐引起人们关注,并逐渐兴起的。通过环境教育的方式使人们正确认识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贫困地区,但是在这些地区乡村教育被忽视,城市化趋向严重,导致乡土内在资源遗失。因此,要从“认识脚下的土地”,建立乡土的联系入手开展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但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从“乡土”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薄弱,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努力。 本项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论文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与案例实证研究两部分。 在理论研究层面,(1)根据环境保护运动、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现状,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和轨迹;(2)从“乡土”层面入手剖析了“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乡土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命题。(3)从科学理论和教育理论两个方面,解析了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基石;(4)根据前人环境教育的理论体系,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形式维度”三个维度建立了“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三维理论体系”并分析了每一维度下的实质性内容;(5)从研究前期准备、研究需求评估到统计分析方法的每一个步骤详细介绍了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研究的一套方法。 在实践研究层面,通过对滇西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和大山包保护区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两个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对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元素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提出分析结果和结论,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实践。即必须根据本国、本地区本乡、本土的实际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也是“因地制宜”原则的具体体现。 本文通过上述在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方面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加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对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