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交易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以宁夏T县杨村为个案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流转一直是农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受到了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普遍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对农民如何实现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内在途径与过程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社会学及其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微观上,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农户间的土地使用权交易,还没有什么完善、深入的实地研究。为此,本研究选择了杨村这样一个基层社区,把农户看作是参与农地交易的主体,引入了社会资本这一变量,通过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划分,以及社会资本系统结构分析视角的确立,建立了农村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以农户间的土地交易过程为个案,分析了各种类型社会资本在农户土地交易中的运作基础、运作途径与过程以及运作功效等等问题,从而展示了农户土地交易的内在途径与过程,并揭示出了农户行动的逻辑。 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是微观层次(micro)的社会资本,是一种“嵌入自我的观点”(theembeddedegoperspective),是个人融入网络的产物,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动员的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增加收益的私人关系网络。乡土信任、人情、面子与互惠是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运作的基础。在农户的土地交易中,亲缘关系是农户运用频率最高的关系网和社会资本,地缘关系次之,而业缘关系则是很弱的。可见,在封闭和关系相对简单的农村社会,人们是严格按照“差序格局”理论来寻找关系的,即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逐渐扩展开来的行为逻辑。 社区规范型社会资本是中观层次(meso)的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的观点”(thestructuralperspective),强调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模式和特征,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遵循和调动的有助于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的地方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社区非制度性因素。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结构,封闭、自足的农耕经济和以家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为这种非制度性因素在乡村社会产生和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土地交易中,农户基本上都是按照社区规范来进行的。可见,乡村社会的行动逻辑主要由非正式制度所主导,村民的日常行动基本上是在传统特色较强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框架内展开的。 外部环境型社会资本是宏观层次(macro)的社会资本概念,是一种“嵌入结构的观点”(theembeddedstructuralperspective),强调的是社会资本在其中运作的网络和组织是如何嵌入到更大的政治经济或文化、规范体系中去的,主要指农户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遵循和调动的使其土地交易活动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制度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农户(通过电视、清真寺和县乡的宣传活动等渠道)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和认知是外部环境型社会资本在乡村社会运作的基础。在土地交易中,农户基本上都能以自己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做出使其土地交易合情、合法、合理的解释。 社会资本在农户土地交易中的运作,不仅节约了农户间参与土地交易的交易费用,并且维持了村庄的秩序,使得农户间的土地交易在没有市场中介组织做引导的情况下依然能合法地进行。
其他文献
女性主义的崛起,当前中国女性参政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使得女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女研究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精英中的女性群体代表,其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关系
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对广西恭城县B村和H村的调查,借鉴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现代化进
宗教具有整合社群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作用可以体现为,以神明信仰的方式对地域(区域)社会进行统合。本文即以这种现象为研究对象,来对一个村落的山神“祭祀圈”进行考察。
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从眼前利益来看,质量是企业集约经营的基础,是精益生产的核心;从长远利益来看,质量是企业走向先进科学管理的动力,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对种子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与社会的发展水平成正比的还有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更倾向于生活在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环境中。室外的环境大家无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我国逐渐意识到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四类重点人群之一,其科学素养的提升是
高中政治课程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进行教学,否则教学质量将难以
期刊
期刊
社会变迁的现实需求和学术范式的整合需求催生了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体系的生成。理论不仅为社会现象提供合理解释,而且以实现社会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有效联结为理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