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蛾科(Gracilari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该科昆虫体型微小,多数种类的幼虫潜叶生活,是重要的农林业以及园艺业害虫。触角作为昆虫与外部环境沟通的桥梁,其上分布的感受器不仅在昆虫寻找食物、配偶、筑巢等诸多行为上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也被多数学者认为可用于昆虫分类鉴定的特征。除此以外,昆虫的DNA条形码也是近几年昆虫分类鉴定常用的分子特征,但在细蛾科的研究中,无论是触角超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蛾科(Gracilariid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该科昆虫体型微小,多数种类的幼虫潜叶生活,是重要的农林业以及园艺业害虫。触角作为昆虫与外部环境沟通的桥梁,其上分布的感受器不仅在昆虫寻找食物、配偶、筑巢等诸多行为上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也被多数学者认为可用于昆虫分类鉴定的特征。除此以外,昆虫的DNA条形码也是近几年昆虫分类鉴定常用的分子特征,但在细蛾科的研究中,无论是触角超微结构还是DNA条形码鉴定都存在许多空白。为了丰富细蛾科触角感受器类型,探索细蛾触角感受器及DNA条形码技术在细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18种细蛾触角感受器进行观察,同时对12种细蛾的DNA条形码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18种细蛾的触角感受器共计12种类型23种亚型,包括毛形感受器(分为2种亚型:长毛形感受器、短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分为2种亚型:长刺形感受器、短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受器、栓锥型感受器(6种亚型)、耳形感受器(6种亚型)、锥形感受器、节间感受器(2种亚型)、B?hm氏鬃毛、鳞形感受器(2种亚型)、乳突感受器(3种亚型)、芽形感受器、片刺形感受器。且不同细蛾种间、种内、属间在触角一般结构、感受器类型、亚型及特征值上均存在差异。(2)选取丽细蛾属(Caloptilia)、皮细蛾属(Spulerina)、潜细蛾属(Phyllonorycter)、尾突细蛾属(Parornix)15种细蛾共计41个触角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丽细蛾属5种丽细蛾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属间与其他属区分明显,而尾突细蛾属与皮细蛾属、潜细蛾属细蛾聚为一支,属间区分不明显,但种间Parornix sp.3与Parornix sp.5、Parornix sp.1与Parornix sp.2、Parornix sp.4与Parornix sp.6分别并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3)提取了28头细蛾的COI基因序列,28条序列的长度在664-712 bp之间,A、T、C、G平均碱基含量分别为39.8%、30.7%、15.47%、14.0%,序列碱基对A+T>C+G,有明显的AT偏倚,碱基保守位点共计476个,变异位点237个,简约信息位点194个,单独位点43个。遗传距离分析表明,28条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1。(4)结合分子鉴定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28头细蛾序列中2种分类结果一致的有23头,隶属10种4属,其中丽细蛾属6种(Caloptilia celtidis、Caloptilia acericola、Caloptilia kadsurae、Caloptilia rhois、Caloptilia kurokoi、Caloptilia aceris),贝细蛾属2种(Eteoryctis deversa、Eteoryctis_syngramma),尾突细蛾属1种(Parornix mixta),潜细蛾属1种(Phyllonorycter klimeschiella);不一致的有5头,序列1、2形态学鉴定均为Acrocercops transecta,而分子鉴定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序列3形态学鉴定为Acrocercops transecta,而分子鉴定为Caloptilia acericola,序列22形态鉴定为Calopatilia trimaculiformis,而分子鉴定为Caloptilia sapiivora,序列28形态学鉴定为皮细蛾属细蛾,而分子鉴定为荔枝蒂蛀虫。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各序列在属间聚为一支,且丽细蛾属及贝细蛾属所在亚科均为单系群。
其他文献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消炎抗菌、抗血栓、抗病毒等药用价值,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工品、生态保护等领域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类病毒是单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分子,不编码蛋白质,侵染力和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检测和防治都较为困难,侵染寄主后可造成严重影响。本实验论文以感染了类病毒的金银花植株为研究材料,运用小RNA测序技术、一步法RT-PCR技术、构建侵染性克隆
损伤组织可通过内源性基因转录调控改变多种细胞命运属性实现创伤的再生与修复。通过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基因转录调控,对促进和实现再生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蜥蜴作为羊膜类脊椎动物,在进化上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蜥蜴断尾和断肢代表羊膜类再生和疤痕形成的独特模式,适用于解析同一物种不同器官再生障碍和再生修复能力保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我国特有卵胎生蜥蜴——秦岭
新媒体时代到来,使得事业单位宣传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在重视宣传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宣传手段和途径更加多样,宣传内容和切入点更多元更详尽。基于此,要想做好宣传工作,让领导和群众充分了解单位,提升单位的知名度和正面形象,应当结合当前形势,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展示单位成果。本文主要站在新媒体视角下,分析事业单位怎样提升宣传工作质量,供参考。
干旱是世界上植物面临的最严重环境胁迫之一,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因此,解决干旱问题是人类最急迫的问题之一。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是蒺藜科(Zygophyllaceae)多年生肉质灌木,为极端旱生植物。霸王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因此,研究霸王的抗旱机制对解决干旱胁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O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各类发酵食品中,对食品保存以及风味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清香白酒酿造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及其与乙醇酯化形成的乳酸乙酯都是清香白酒主要的香气成分;而当乳酸菌过量生长时,乳酸和乳酸乙酯含量升高既影响新酒产量,也因改变清香白酒主体香气成分比例影响其质量。本课题选择清香酒醅来源乳酸菌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自溶特性及其自溶酶的酶学性质,并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其自溶机制,为有效控制乳酸菌
忍冬科(Caprifoliaceae)属于川续断目(Dipsacales),全世界共13属,约500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和热带的一些高海拔地区。中国有200多种,隶属于12个属。多为灌木和木质藤本,偶有小乔木或者多年生草本,该科植物以盛产观赏植物和中药材而著称。忍冬科内的分类系统长期以来存在各种争议,不同分类学家依据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的叶绿体DNA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除此之
多效唑(Paclobutrazol,PAC)是具有生长调节特性的三唑类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延缓种子萌发、矮化植株、调节新陈代谢、增强抗逆性等作用,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植物中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病原防御反应、气孔运动、程序性细胞死亡以及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应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两者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尚不
繁缕族Alsineae隶属于石竹目Caryophyllales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先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已为其构建了一个属水平的系统框架,然而由于属或物种取样稀疏,繁缕族的部分属间系统关系仍未解决,一些属的范围尚未澄清。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取样,使用了6个分子标记(5个质体片段+ITS片段)对繁缕族17属166种,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繁缕族的系统发育树。叶绿体基因
双参(Triplostegia glandulifera Wall.ex DC.)属于忍冬科双参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海拔1,500-4,000米的林下、溪旁和草甸,喜冷,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双参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含有正丁醇、环烯醚萜类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糖、活血调经、抗肿瘤等功效。基因组序列包含着重要的遗传信息,是物种进化、基因功能解析和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必不可少的数据基础,是从分子水
NLP(Nin-Like Protein)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胁迫以及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了藜麦NLP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同时选取藜麦CqNLP1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并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藜麦NLP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