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健康”作为一种对个人健康全方位和全周期重视的新兴理念产生于社会需求不断精细化的背景下。2016年中共中央立足国情以一份体现国家战略高度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从对未来人民健康指导思想、实践指引和保障体系几方面的事业发展进行详细规划,一系列关于推动大健康产业建设的国家政策在此基础上接踵而至。在政策利好、技术支持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下,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和增速大幅增加,产业热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健康”作为一种对个人健康全方位和全周期重视的新兴理念产生于社会需求不断精细化的背景下。2016年中共中央立足国情以一份体现国家战略高度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文件从对未来人民健康指导思想、实践指引和保障体系几方面的事业发展进行详细规划,一系列关于推动大健康产业建设的国家政策在此基础上接踵而至。在政策利好、技术支持和需求增加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下,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和增速大幅增加,产业热度非常高,因此吸引来不少投资者的目光。在此背景下,对大健康产业中的企业进行估值研究将有助于调动投资者理性思考从而避免盲目投资。据此,本文选取同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属大健康产业、主营产品均为日化产品、均拥有雄厚医疗技术背景的两家云南省的上市公司——云南白药和贝泰妮作为研究对象。云南白药的资产规模高于贝泰妮,但市盈率、市净率远低于贝泰妮,股价低于贝泰妮近1.5倍。2021年3月25日贝泰妮在深交所以每股47.33元的发行价上市,经过一年的发展,其收盘价于2022年3月25日上升至每股175.15元,涨幅高达270.06%;1993年12月15日云南白药在深交所上市的每股发行价为3.38元,2021年3月25日其收盘价达126.26元,一年后的2022年3月25日其收盘价下跌35.8%,跌至81.06元。为找出两家企业价值外在表现不同的本质原因,本文首先对两家企业所处产业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从发展历程、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经营状况等方面对比二者的差异,以自由现金流量两阶段折现模型和市盈率模型评估云南白药和贝泰妮的企业价值。基于估值结果分析两家企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和判断两家企业的价值驱动类型,量化各因素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程度从而针对性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基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市盈率模型分别得到云南白药和贝泰妮的股票价值在90.99-107.07元之间和208.29-227.45元之间,与市场价格相比均被低估。从WACC和g二维敏感性分析来看,两家企业的股票价值均对代表企业成长性的因素g更敏感。从相对角度来看,贝泰妮的成长性较云南白药更高,因而其是成长驱动型企业,云南白药则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绝对值较高的盈利驱动型企业。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盈利驱动因素而言,当成长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显著时,成长驱动企业价值的占比越高,越能带来企业价值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盈利驱动价值占比所带来的企业价值增长效果,要小于成长所带来的效果。但是,当成长驱动企业价值的占比高于某一范围时,企业为了保持高速增长而牺牲盈利,将会使企业价值提升缓慢甚至是毁损企业价值。贝泰妮虽然自由现金流很低甚至为负,但是其盈利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价值提升幅度,远高于自由现金流量为正但盈利增长缓慢的云南白药的价值提升幅度,这也解释了在2021年3月25日-2022年3月25日这一年的发展中云南白药和贝泰妮的股价市场表现差异的原因。本文基于“盈利”和“成长”的视角,以云南白药和贝泰妮的价值评估流程和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企业价值驱动类型判断量化“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让企业实现价值提升有据可依;同时,从中总结出一套框架来用以判断各行业中相应两家或是多家企业的价值驱动类型,帮助企业强化产业周期意识和前瞻性战略意识,推动企业以更科学和更合理的管理战略指导企业价值提升和转型成长,也能够弥补相关研究的空白点,是本文的创新的体现。
其他文献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承担起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责任,同时顺应自然的发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全社会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保护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深圳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能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致力建设制造强国、打造质量强国。工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稳定经济根基、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等方面贡献的力量不容小觑。但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问题愈发严峻,而构成工业企业核心部分的重污染企业大多数情况下仍持续着依靠耗费能源和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生态环境在不堪重负下呈现巨大的“环境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普遍面临负债率高的问题,党中央与国务院也意识到高债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创新性提出将“去杠杆”当作“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工作之一。“去杠杆”的实质是把过高的负债降低至可以有效防控的范围内,对于实体企业而言能够防止因过度负债引发的财务风险,因此去杠杆是为了将企业的负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非其不存在任何负债。深入探索致使过度负债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过度负债的问题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并购事件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而选择进行企业并购,以求争取市场机会,减少行业竞争并实现协同效应。然而,对于并购活动中的买方——并购方来说,并购时常常会面临对标的企业的估值存在偏差、一次性全额支付对价产生较大财务压力、并购后产生商誉减值风险、以及并购后被并购方人才流失等问题。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常采用业绩补偿承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医药保障投入,促进了医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企业竞争加剧,为抢占市场份额,赊销现象在医药行业中屡见不鲜,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随之扩大。因此,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应收账款规模大、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应收账款积压会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会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应收账款变现的途径。除了传统的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证券化这一创新融资方式开始进入人
随着国有企业混改的深化,股权激励计划逐渐走入了国有企业,关于其能否在混改中起到有效作用、促进企业战略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混改背景出发,聚焦股权激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法,选择较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海康威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海康威视自2010年正式上市以来,先后进行了五次股权激励,能为本文研究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其在混改方面的表现也多次受到国务院国资
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加剧,其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而近些年,“掏空(Tunneling)”和“支持(Propping)”这两种控股股东的行为则正是这一转变下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经典描述。简单来说,就是在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的同时,也存在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问题,即存在资金双向占用的情形。前者是控股股东将上市公
在家族企业创立之初,强大的家族凝聚力使家族治理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向披靡,然而到了成长期,家族化治理的局限性逐步显现,阻碍了企业的科学化治理、转型、扩张。出于扩大企业人力资源、提高内部治理效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整体价值、提高企业财务绩效、防止家族企业中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等动因,大部分家族企业开始进行去家族化。在去家族过程中与职业经理人以及核心人员相关的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
近十年来,我国电子制造业进入发展瓶颈期,核心技术难突破、产品附加值低且下游产品日益多元化,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整体落后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为了能尽快走出这一困境,我国电子制造企业急需进行变革以实现“弯道超车”。然而,电子制造技术更新换代快,仅靠自主研发时间成本过高,因此大多数电子制造企业选择采用能直接获取现成技术的并购方式以期实现突破。虽然该行业内并购事件的数量逐年增长、并购标的公司的规模逐年增大
随着资本市场中并购业务整体规模和数量的逐年提升,由并购所形成的巨额商誉也逐渐纳入政府部门重点关注范围之中。大量高溢价并购后形成了高额商誉,而商誉账面价值的突增也为企业带来潜在隐患,使得几年后的资本市场上商誉暴雷的现象频频发生。截止2022年,我国4753家上市公司中发生商誉减值公司数量已超过800家,减值损失金额合计1631.25亿元,上市公司商誉进行大额减值不仅对资本市场长期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