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学技术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传统肝脏分段法基于形态解剖学,依据肝脏外观分段,在膈肌表面,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解剖上的左、右两叶,这很不同于功能上的左、右叶或者说左、右半肝。在传统分段法中方叶属于肝右叶,而功能属于左叶的一部分。传统分段方法不显示内部血管和胆管结构,该方法优点是比较直观,但不实用。1957年Couinaud C以Glisson系统在肝内分布为基础提出Couinaud分段法,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和八段,并逐渐在亚洲和欧洲普及。该分段方法以肝裂和门静脉及肝静脉在肝内分布为基础,依据功能解剖学将肝脏分为8个独立段。肝右静脉将肝脏分为右前段和右后段,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半叶和右半叶(或者说左半肝和右半肝)此面从下腔静脉到胆囊窝通过,肝左静脉将肝左叶分为内侧段和外侧段。门静脉将肝脏分为上、下段,左、右门静脉发出上、下分支分别进入每段的中心,尾状叶既是一个叶也是一个段。每个肝段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Ⅷ标记,Ⅰ段:尾状叶;Ⅱ段:左外叶上段;Ⅲ段:左外叶下段;Ⅳ段:左内叶(Bismuth分段法第4段又分为4a和4b段);V段:右前叶下段;Ⅵ段:右后叶下段;Ⅶ段:右后叶上段;Ⅷ段:右前叶上段,段的编号依据顺时针进行,Couinaud分段法按顺时针方向将各段编号,其优点是每段都是一个独立单位,切除任何一段而不会影响其他。为保证肝脏存活,切除时必须沿着这些分段周围的血管进行,即切除线平行于肝静脉,这样位于中心位置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得以保留。该分段方法实用性强,每个肝段有独立的流入和流出血管以及胆管系统。在每一段的中心有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分支,每一段的外围有通过流出的肝静脉,对于CT影像诊断,外科手术,有着比较实用的意义和广泛应用。Bismuth分段法类似于Couinaud分段法,两者之间差异很小,在北美地区较为流行。Bismuth分段法三条肝静脉将肝脏分为四个扇形,然后继续分段。这些扇形区以门静脉为界,每个区由一支门静脉供给。区域之间的分隔通常是肝静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相互交织,如同两只手的手指。左侧门静脉将肝脏分为两个扇形区:前部分和后部分,左前扇区有两个段:4段(肝方叶)和3段(左叶解剖的前部分)。这两段由左肝裂或脐裂分隔,左侧后扇区仅有一个2段,位于左叶的后方。Couinaud分段法中极少注意常见的解剖变异,尤其是右半肝。近年来的文献报道证明肝内管道的变异使Couinaud分段法不能真实反映肝脏内部解剖结构,导致影像学定位错误和影响肝脏手术方案的制定、实施。传统分段方法是对尸体肝脏标本的灌注铸型后进行研究,所获得的解剖信息有限,临床医师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空间的印象。解剖的不清楚,导致了手术的复杂化、决策困难化、风险扩大化。CT,MRI等二维影像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一维平片图像的重叠等缺点,但是在图像的连续性、动态显示方面仍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随着多层螺旋CT采集技术的发展及中国数字化虚拟人数据集的建立,国内外各种3D医疗软件相继产生,三维重建可以重现人体骨骼,血管,内脏,肿瘤的解剖位置,可以空间动态观察。然而,大多数的国外三维医疗软件费用昂贵,不能对感兴趣区域进行任意的颜色标注、透明化、放大、缩小,不能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并且不具有模拟手术器械,不能模拟三维手术,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团队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支持下,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3D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edical Image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MI-3DVS系统),基于64层以上螺旋CT提供亚毫米级的影像信息数据,进行100例活人体正常肝脏的薄层CT图像数据的快速、准确的个体化三维重建,根据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变异及其分布,个体化肝脏分段、分类,并行术前虚拟软件平台仿真切肝,测定残余肝脏体积,该研究使得对肝脏脉管系统变异、肝脏组织精准可切除性评估成为可能,不仅改进了传统疾病的传统诊断方式,使更多正常肝组织得以保留,还减少了术中出血、保存了更多的肝脏实质,降低切肝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术者可以在术前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指导实际手术操作,实现了真正的数字化肝脏外科。同时基于17例腹部闭合性肝外伤患者的重建数据阐述MI-3DVS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医学技术在腹部闭合性肝外伤诊治中的优势。第一部分 数字化肝脏分段导向下的个体化肝脏三维重建目的:1.研究MI-3DVS系统重建个体化肝脏的成像特点;2.研究100例活人体正常肝脏中肝门静脉的正常和变异表现;3.研究上述100例活人体正常肝脏中肝静脉的正常和变异表现,依据变异的肝静脉对肝脏个体化分段;4.探讨数字化肝脏分段的意义。方法:1.研究对象及材料:(1)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于我院行上腹部CT扫描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64排CT腹部平扫+增强扫描,男性63人,女性37人,平均25岁(所有志愿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南方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肝功能正常,肝脏无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者;2.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显影不良者;3.有X线检查禁忌症、对造影剂过敏者。(2)CT数据收集及研究设备、影像学扫描参数、药品、数据采集方法、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参考(方驰华,周五一,虞春堂,等.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62-564.)。2.观测肝门静脉分支及变异类型,观察肝静脉分支及变异类型。3.个体化分段方法参照方驰华等发表过文献介绍的立体选框法,当门静脉为正常型时,我们根据肝静脉分型变异进行肝脏个体化分段,当肝静脉为正常型时,我们根据门静脉分型变异进行个体化分段,分段的命名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命名,对于本课题未发现的门静脉变异类型及肝静脉变异类型,或者门静脉及肝静脉均发生变异的数据,本次研究不做为个体化分型对象。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为形态学描述,基本不涉及统计学推断。结果:1.数字化门静脉显示效果统计:门静脉三维重建模型结构清晰、逼真、立体感强。肝门静脉显示率为100%,按照Couinaud门静脉0-2级分支的方法,对100例健康自愿者门静脉模型划分为以下类型:正常型:门脉主干在肝门处分为左支和右支,右支向右侧走行,分为右前支和右后支,82例,占82%;Ⅰ型变异:门脉主干在肝门处呈三叉状,直接分为左支、右前支和右后支,14例,占14%。Ⅱ型变异:门静脉右前支与门静脉左支共干型,4例,占4%。未发现有关文献报道的门静脉右支缺如型及门静脉左支水平段缺如型变异。2.数字化肝静脉显示效果统计:肝静脉重建模型清晰、逼真、立体感强,肝左、中、右静脉显示率为100%。肝静脉的分型方法参照方驰华等前期的研究成果得出100健康自愿者肝静脉总体分型如下:A型(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41.0%(41/100),B型(肝左静脉(LHV)和肝中静脉(MHV)合成短干后再汇入下腔静脉):59.0%(59/100),C型(肝右静脉(RHV)和肝中静脉合成短干后再汇入下腔静脉)在本次研究中未发现。肝右静脉分型:A型(此型最常见,是一个主干和若干小分支):78.0%(78/100),B型(肝右静脉为一短干,伴有粗大的肝中静脉起代偿作用):14.0%(14/100),C型(细小的肝右静脉伴有一较粗大的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右后下静脉(IRHV)):4.0%(4/100),D型(细小的肝右静脉伴有一支细小的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副肝右静脉(ARHV)):4.0%(4/100)。肝右静脉亚型:主要观察肝右静脉是否在根部即开始分支及分支的数目:Ⅰ型34.0%(34/100):肝右静脉在早期及根部无大的分支,仅有一个主干注入下腔静脉,Ⅱ型56.0%(56/100):肝右静脉为一个主干,并在早期分成两个粗细差异不大属支,Ⅲ型6.0%(6/100):肝右静脉在下腔静脉根部分成两个粗细差异不大属支,Ⅳ型8.0%(8/100):肝右静脉在下腔静脉根部分成两个粗细差异不大属支,其中一个属支再分成两个粗细差异不大分支。肝中静脉分型:A型78.0%(78/100):此型最常见,肝中静脉仅有一个主干和若干小分支;B型20.0%(20/100):出现汇入肝中静脉的Ⅳ段静脉(Sg4V);C型:Ⅳ段静脉和脐静脉同时汇入肝中静脉(C型在本次研究中未发现);D型12.0%(12/100):出现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的Ⅳ段静脉。肝左静脉分型:A型82.0%(82/100):此型最常见,为肝左静脉仅有一个主干和若干小分支;B型18.0%(18/100):出现汇入肝左静脉的4段静脉;C型:同时出现汇入肝左静脉的Ⅳ段静脉和脐静脉(C型在本次研究中未发现)。3.数字化个体化肝脏分段统计门静脉正常型肝脏个体化分为8段与Couinaud分段法相同,Ⅰ型变异肝脏个体化分为7段,Ⅱ型变异肝脏个体化分为9段。肝静脉正常型肝脏个体化分为8段与Couinand分段法相同,拥有4段肝静脉的肝脏个体化分9段,拥有8段肝静脉的肝脏个体化分9段,同时拥有4段及8段肝静脉的肝脏个体化分10段,拥有右后下静脉的肝脏个体化分9段。结论:1.基于64排螺旋CT肝静脉增强扫描的数据集,使用MI-3DVS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速度快、效果好,肝门静脉、肝静脉模型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可根据需要进行随意旋转、透明化等操作;在个体化肝脏分段、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在临床教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2.3D模型来源于活人体的图像数据,真实再现了肝脏、肝内血管在体时的原始解剖位置关系,真正实现了活人体解剖数字化;第二部分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闭合性肝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目的:1.利用MI-3DVS系统重建17例腹部闭合性肝外伤患者,观察腹部闭合性肝外伤三维成像特点;2.将三维重建证明可以保守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疗效;3.需要手术患者,将术中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对照,证明MI-3DVS系统可以明确外伤部位、血肿范围、血管损伤情况,可以在术前帮助医师决定手术方式、术式大小,在肝外伤诊治方面体现三维重建的优越性。方法:1.研究对象及材料:(1)收集我数字医学中心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共17例(14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年龄,29岁)腹部闭合性肝外伤患者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所有志愿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经南方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疗护理操作常规)。(2)电脑系统及软件配置同第一章。2.影像学扫描参数、数据采集、药品、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同第一章。3.观测肝脏内部主要血管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损伤情况的相关数据。4.统计学方法:本实验主要为形态学描述,基本不涉及统计学推断。结果:1.17例患者均为腹部闭合性肝外伤患者。14例患者术前三维重建模型表现出明显的肝内血管损伤,需要相应的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情况与术前三维重建情况相对应。3例术前三维重建模型没有显示肝内血管损伤,患者成功的保守治疗。全部17名患者痊愈出院。结论:1.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I-3DVS)能快速有效的完成肝脏64排螺旋CT的三维数据的程序分割、三维重建,所完成的三维图像能很好的反映肝脏的损伤情况,它使术者在术前对肝脏破裂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诊断,使手术更加精确,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腹部医学图像系统在肝外伤诊治中有良好的应用前途。
其他文献
目的1.探究P2X3受体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2.探讨H2S信号分子在调节L5/L6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和功能中的作用特征。方法1.采用200-220g SD雄性
近年来,水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废水的有效治理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天然矿物材料及其加工改性产品,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具有显著的脱除效果。埃
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关节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过去认为关节软骨的改变是骨性关节炎主要的病变,但随着对骨软
当代艺术观念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艺术的相关理论更多的关注社会性审美思潮、艺术创造的社会属性、艺术个体创造,
目的:1、研究富氢水对乳鼠离体脑片谷氨酸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在乳鼠离体脑片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最佳浓度;2、研究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联合丙泊酚(propofol)后处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是最新一种能够使得功能衰退的肌肉重建达到治疗和功能康复目的的方法,对于脑卒中引起的足下垂的治疗有良好的康复效
目的观察比较右美托咪定与氟哌啶醇对于ICU活动过多型谵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SICU)和急诊重症
目的:观察和评价改良LIFT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位肛瘘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LIFT手术组31例,切缝挂线引流组31例。改良LIFT手术
目的:随着我国建筑、交通等领域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坠落伤、重物砸伤、车祸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此导致骨科疾患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创伤骨科疾病的治疗常规上以切开复位固定
目的本临床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评价PFNA与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讨论两种内固定的特点,以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