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首创以来,对会话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Sacks与Emanuel Scheglof和Gail Jefferson一起共同致力于自然会话的研究,其分析成果为会话结构研究奠定了分析的基础。他们研究的研究成果包括:话轮转换原则、相邻语对、纠偏机制、预示语等。会话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其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避免了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采用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归纳法,从大量的自然会话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模式,从中归纳出规律来。会话分析从最初着重描写日常随意会话的组织结构发展到研究日常会话中各种言语行为的各种有序结构、会话的语法结构甚至是具体的特定的机构场景例如法庭、做礼拜、服务行业、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分析。近年来,课堂话语分析备受国内外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课堂话语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教师方面的因素,例如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的课堂话语量、教师课堂反馈语等,忽视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话语结构、师生的会话模式及话语特色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其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且明显缺乏内部和外部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师生互动效率以最终增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和谐、自然、积极的师生关系,本文将对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五位老师的课堂师生互动进行录音、观察,用会话分析理论从微观角度研究武科大城市学院外语课堂师生互动会话的结构,考察总结教师和学生在话轮转换中的特点,如话题控制、话语的重叠、中断、重复及修正机制和课堂话语的意义协商机制,并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分析使得课堂互动呈现出连续性、多样性、生动性、有效性的因素,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英语交际能力,促使教师反思课堂互动教学的模式、语言特点、行为特点。作者通过考察研究认为在课堂师生互动中为保持互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掌握维持课堂互动的技巧即话题的控制技巧、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的技巧以及互动中断时的应急机制。与此同时,作者也认为教师和学生双方语言的输出和输入极大地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课堂提问和反馈的质量并在互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话轮交接技能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