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版《牡丹亭》凭借对文化传统的经典传承,获得了国内外受众的广泛好评,本文拟将这一成功个案作为研究课题。本文第一章简要交代了昆曲、《牡丹亭》等文化符号的意义,梳理了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的舞台传播状况,论证青春版《牡丹亭》在昆曲传播历史上的文化意义。第二章从戏剧文本、舞台呈现、文化传承与跨文化比较三个层面,对中西方受众反馈进行标记与量化统计,并通过统计图表分析论述中西方受众对青春版《牡丹亭》解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经过分析对比发现,相同点主要表现如下:中西方受众普遍对青春版《牡丹亭》戏剧文本层面的“至情观”、舞台呈现的“扮相服饰”、“身段舞蹈”等要素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视觉要素同样持有高度欣赏的态度。不同点体现为:中方受众主要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进行解读,着眼点主要放在此剧的文化意义而非艺术价值上,而西方受众则更欣赏此剧的美学呈现与艺术价值。总而言之,从中西方受众解读的异同看,青春版《牡丹亭》对文化传统的创新传承是其在国外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基础。最后,第三章尝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总结青春版《牡丹亭》传播成功的启示。作为传播者,应该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在进行传播活动时应该考虑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对传播内容进行具体信息筛选时,可以尝试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的基础上,选择可普世化的理念进行传播。而在针对受众和传播渠道时,首先应该对目标受众有明确定位,并综合应用多种传播渠道,努力满足受众需要,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