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一种有效再通闭塞血管的创新型微介入手术方式。随着取栓器械的革新以及技术的改良,MT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再通方法。但目前国内外有关MT治疗对AIS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经MT治疗后AIS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AIS(又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经MT治疗的患者91例,采用统一设计的标准问卷记录入院患者情况,包括基本信息、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辅助检查等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院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MT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rier法,得出不同水平的入院时NIHSS评分对MT治疗AIS的院内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结果(1)预后良好29例,占31.9%;预后不良62例,占62.1%;死亡16例,占17.6%;血管再通(mTICI 2b~3)88例,占96.7%;出血转化32例,占35.2%;症状性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10例,占11.0%;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为主要病因,占46.2%;前循环为主要闭塞部位,占70.3%。(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出血转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P=0.014)、入院时NIHSS评分(P=0.007)和出血转化(P=0.028)是ACI机械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病因类型、出血转化、再通情况、入院时NIHSS评分、甘油三酯及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P=0.003)和出血转化(P=0.029)是ACI机械取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入院时NIHSS评分预测ACI机械取栓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95%CI 0.665~0.866),其特异性为82.8%,敏感性为61.3%。入院时NIHSS评分预测ACI机械取栓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8.37,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 0.722~0.944),特异性为82.7%,敏感性为75.0%。K-M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18.37与≤18.37的患者累计存活率有差异(Log Rank=0.000)。结论(1)糖尿病是预测急性脑梗死M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出血转化是预测急性脑梗死MT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入院时NIHSS评分>15.18时,MT患者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更大;>18.37时,MT患者死亡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