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是国内学界首次对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的《兔子,跑吧》和汤亭亭(1940-)的《孙行者》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的探讨。本文选取了二十世纪五、六时年代这一美国文学史上重要历史时期的两部重要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将两部小说置于成长小说的文学范畴内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两位主人公哈利和惠特曼·阿新相同或不同的成长道路,进而揭示厄普代克和汤亭亭对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探索。
论文从两位主人公处理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所经历的相同和不同的成长阶段入手,意在阐明两者最终不同的成长结果映射了两位作家在不同族裔身份及个人经历影响下相同的社会观,即动荡的社会直接导致了个人的生存困境。论文首先探讨了两位主人公在成长的初期所表现出的相似之处,即他们都经历了“从困惑到出走”的阶段。两位主人公在对过去的无限怀念与对现在的深恶痛绝中饱受煎熬。现实生活的落差使他们陷入了痛苦与迷茫,这直接导致他们出走探求生存的意义。其次,论文探讨了两位年轻人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即“从考验到顿悟”的阶段。小说呈现出斑杂的人生和世界,凸显个人与环境的冲突。“自主与社会化”这一对完全相反的理想成为两位主人公的最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在《兔子,跑吧》中出现了三位消极的引路人,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兔子”的成长。相反,《孙行者》中三位积极引路人对唤醒惠特曼的族裔意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部与内部的双重作用下,两位主人公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获得对人、社会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这种获取“真理”的瞬间即“顿悟”。不同的顿悟必然导致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最后探究了两位主人公顿悟后不同的人生道路。指出这两条道路正好迎合了成长小说的两种迥然结局。
同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愤怒的年轻人”,哈利和惠特曼·阿新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成长结果。这是与作者本人的族裔身份和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位本土的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用愤怒的笔触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描绘得显而易见。而受自己华裔身份的约束,汤亭亭只能用婉转的方式思考和探索在美华裔的历史、文化和身份。
论文从两位主人公处理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所经历的相同和不同的成长阶段入手,意在阐明两者最终不同的成长结果映射了两位作家在不同族裔身份及个人经历影响下相同的社会观,即动荡的社会直接导致了个人的生存困境。论文首先探讨了两位主人公在成长的初期所表现出的相似之处,即他们都经历了“从困惑到出走”的阶段。两位主人公在对过去的无限怀念与对现在的深恶痛绝中饱受煎熬。现实生活的落差使他们陷入了痛苦与迷茫,这直接导致他们出走探求生存的意义。其次,论文探讨了两位年轻人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即“从考验到顿悟”的阶段。小说呈现出斑杂的人生和世界,凸显个人与环境的冲突。“自主与社会化”这一对完全相反的理想成为两位主人公的最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遇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在《兔子,跑吧》中出现了三位消极的引路人,他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兔子”的成长。相反,《孙行者》中三位积极引路人对唤醒惠特曼的族裔意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部与内部的双重作用下,两位主人公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获得对人、社会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这种获取“真理”的瞬间即“顿悟”。不同的顿悟必然导致不同的人生道路。本文最后探究了两位主人公顿悟后不同的人生道路。指出这两条道路正好迎合了成长小说的两种迥然结局。
同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愤怒的年轻人”,哈利和惠特曼·阿新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成长结果。这是与作者本人的族裔身份和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位本土的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用愤怒的笔触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描绘得显而易见。而受自己华裔身份的约束,汤亭亭只能用婉转的方式思考和探索在美华裔的历史、文化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