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of Empathy Strategies in the Light of Interpesonal Metafunction--A Case Study on English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情的概念起源于德国美学,意为“情感渗透”,现已超越美学领域,成为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自从日本语言学家库诺将移情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后,语言学家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移情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选取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作为移情策略研究的切入点,试图结合移情传递的人际意义来探讨语言使用的移情策略问题。从其实现形式上来看,移情表现为从语言的潜式系统中进行的选择;从其在交际中的作用来看,移情策略的运用总伴随着一定人际功能的实施,交际者通过使用语言移情可以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从本质上来看,移情策略就是交际者在具体交际语境基础上对语言形式作出的选择。具体来说,语言交际中的移情策略表现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者顺应一定的人际语境,从受话者的利益出发,有意选择对方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以便让自己传递出的观点也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最终实现其交际目的。
   本文以5篇美国主流媒体进行的采访作为分析语料。受访者虽然均为公众人物,但是他们有各自的活动领域,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语料的移情策略分析主要分别从线性结构、词项、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评价系统几个层面来进行,选择的思想贯穿分析始终。
   在语料分析基础上,文章继而探讨了决定移情选择的人际语境因素,并指出二者呈现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随后进一步探讨了移情的人际本质,移情是说话者强调交际过程中的人际语境因素的手段,其动因是调节改善人际关系,并体现出相应的人际意义。
   总体说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角度来探讨语言使用中的移情现象,不失为一种较合理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功能派翻译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其核心理论。目的论首先对翻译进行重新定义,认为翻译是有着明确目的和意图、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根据目的论,翻译活动所遵循的首要原则不再是“对等”而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影响翻译整个过程,包括对原文内容的取舍,翻译方法的选择,译本最后呈现的状态以及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给翻译界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