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成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1840-1949)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自建城以来,一直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在自组织与他组织作用力下(战争影响)几经兴替。成都深居内陆,其发展根植于农业经济基础,作为传统的内陆中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以制度约束和行政作用力为主导,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则较少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成都在近代的发展中为城市近代化做了充分积累,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呈现由弱渐强的过程及特征。论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以城市空间要素为切入点,研究城市空间要素的变化以及其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的近代化进程,论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一、成都城市空间近代转型以辛亥革命为分水岭呈现出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城市空间转型萌芽期(1840-1911年)。洋务运动、新政促使城市内部新要素的产生以及资本主义要素的引入,并引起城市空间要素的变化,新功能与原有城市空间发生置换,为城市逐渐走向近代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城市空间转型期(1912-1949)。辛亥革命打破了由清代以来形成的重城格局(大城、满城),满城被拆除城市空间逐渐开始由内向转为开放,促进了城市文化与空间的融合,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均衡变化过程。1928年成都市政府的成立标志着1000多年来成都一城两县分治格局的打破,第一次将成都城统一管理。而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建设为成都空间转型的重要动因。二、在城市空间转型萌芽期,制度约束和行政动力系统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时期主要以自组织的方式发展。政策使城市内部空间差异的客观存在造成了城市不平衡的发展,城市空间服从于政治和军事,直至清代末年封建的城市空间结构仍然没有改变。三、在城市空间转型期中行政动力系统仍是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同时因为战争等他组织作用力与其相复合或抵消的情况使得城市空间先盛后衰。工业文明的发展、交通技术的改变,政策的偏向使成都逐渐由单一的消费城市向多功能城市转变,成都市在近代百余年间的空间转型过程中,逐渐完成了城市近代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日益影响冲击着高校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品德培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品德行为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以当前社会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鲜仿刺参、市场上销售的仿刺参干品以及冷冻产品的背脊部骨片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鲜仿刺参和干仿刺参骨片形态和结构基本相似,而
研究一种无电解电容功率解耦电路及对应的控制策略。该电路根据电网脉动功率和电机功率之间的关系,实现电网侧和电机侧功率解耦,有效抑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基于该电路工作特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只有大力提高教师质量,促进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振兴教育才有希望。其中,小学教师的现代化首当其冲,尤为重要。本文以日本培养本科学历的的小学教师为切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建设也因此日益蓬勃发展,现代空间营造方式的弊端日渐明显。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空间设计理论为基础,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测绘
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谐波问题日益严重,有源电力滤波器作为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的电力电子装置,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综述了国内外电力谐波抑制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体制约束的长期作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相应的发展,企业在人才上也没有引入真正的竞争和淘汰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石油与化学工业、锅炉制造业等领域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各种无缝钢管。用于制造无缝钢管的材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夹渣及材质疏松,使成型后
唐大明宫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中古时期最壮丽的皇宫遗址,是唐朝内政外交的中心。时至今日,随着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
我们在观看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时发现,夏日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往往有1度至几度的差距。到过乡村的城市居民也有这样的感受,即农村确实比城市要凉快得多。1918年英国的赖克&#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