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膜下滴灌技术形成的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使农田土壤呈现“水盐空间交错”的分布状态,土壤盐分主要聚集在膜外位置,在蒸发作用下形成盐分表聚特征,减弱了灌水对膜外土壤盐分的淋洗;而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产生盐分表聚与盐分淋洗现象共存的这一事实,使土壤盐分表聚量与盐分淋洗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本文通过室内物理试验及田间试验的验证,研究了水汽两相流作用下土气界面盐分的结晶过程,讨论了膜下滴灌条件下膜内土壤盐分淋洗与膜外土壤盐分表聚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膜间土壤盐分聚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效果。论文研究不仅为揭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表聚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有效治理这一现象提供参考及技术支撑,更为探明膜下滴灌技术可否长期持续使用提供有利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本文以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016~2018年的室内物理试验研究了温度处理对土-气界面盐分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蒸发强度处理下(高蒸发强度、低蒸发强度)土壤的水-热-盐迁移及转化机制,分析了灌水-蒸发空间分布不均匀作用下各影响因素(灌水量、灌水频率、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表聚-淋洗比例分布的影响。通过2018~2019年的田间试验,探究了不同翻耕模式处理下灌水对土壤盐分淋洗效率的影响,揭示了水平翻耕模式对土壤盐分的抑制机理。结果:(1)盐分表聚是土壤中水-热-汽-盐耦合运动的结果,土壤水分在汽化过程中将土壤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相同温度及灌水量条件下,沙土的水分汽化速率比壤土快。土壤表层盐分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对表层盐分含量的影响要高于温度对表层盐分含量的影响。两种土质在低温处理下表现出低盐分表聚速率特征,高温处理时,在土壤适宜含水率条件下表现出盐分表聚速率峰值。土壤盐分平均表聚速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快,20℃、25℃、30℃、35℃、40℃、45℃处理下,沙土的盐分平均表聚速率分别是1.74g·kg-1/h、2.02g·kg-1/h、6.01g·kg-1/h、7.13g·kg-1/h、7.17g·kg-1/h、8.67g·kg-1/h,壤土的盐分平均表聚速率分别是2.35g·kg-1/h、3.24g·kg-1/h、4.55g·kg-1/h、6.78g·kg-1/h、7.18g·kg-1/h、10.19g·kg-1/h。(2)灌水-蒸发空间不均匀作用下,提高蒸发强度可增加膜外土壤盐分表聚量。不同蒸发强度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8.56%~33.07%,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3.07%~44.12%;各蒸发强度处理下(低蒸发强度、高蒸发强度),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5.14、11.05个百分点。增加灌水量虽然可以降低膜外土壤盐分表聚含量,却难以消除土壤的盐分表聚现象;不同灌水量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6.75%~40.64%,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9.82%~56.95%;各灌水量处理下(35mm、55mm、75mm),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16.31、11.05、13.07个百分点。相同灌水量条件下,提高灌水频率可降低表土积盐量,但同时增加了表土积盐区范围;不同灌水频率处理下,沙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25.44%~33.61%,壤土的表聚盐分含量所占比例保持在38.45%~40.45%;各灌水频率处理下(F1、F2、F4),壤土表聚盐分含量所占的比例分别比沙土的值高6.84、8.09、13.01个百分点。(3)水平翻耕处理与膜下滴灌技术相结合对于降低膜间土壤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水平翻耕处理可将膜外高盐分土壤翻耕至膜内,提高膜内土壤灌溉前的初始含盐量,并利用膜内土壤温度及含水率高的特点,提高膜内土壤水分对盐分的溶解度及动力携带效果,使膜外土壤盐分在翻耕及灌水的综合作用下淋洗至膜内底层土壤,造成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由早期的“膜外表聚型”逐渐向后期的“膜内底聚型”转变,给膜外表聚的土壤盐分提供了淋洗出路。室内物理试验中,沙土和壤土在水平翻耕处理下的表聚盐分含量分别比垂直翻耕处理的值低12.53、11.87个百分点,分别比免耕处理的值低14.86、8.43个百分点。田间试验中,0~4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灌水对水平翻耕20cm、水平翻耕30cm、水平翻耕40cm处理下土壤盐分的淋洗效率分别比相同翻耕深度下垂直翻耕处理的数值高0.11、0.09、0.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