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颁布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寻求合理的处理技术与工艺改良。目前农村较低C/N限制了脱氮效果,因此能够节省碳源的脱氮工艺对提升脱氮效率有重要意义;同时高冲击负荷、缺少专业人员又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抗冲击负荷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程反硝化相比完全反硝化可节省40%碳源,而生物膜法同时具有高生物膜量、耐冲击负荷强、管理简便等优点,因此本研究中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应用于潮汐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为分散式污水提升脱氮效率提供一条新思路。实验首先进行了潮汐式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启动,采用污泥再生填料和聚氨酯填料同时进行,污泥再生填料的启动性能优于聚氨酯填料。污泥再生填料用时29天,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最后分别稳定在90%、95%和50%左右;而聚氨酯填料用时43天,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最终稳定在72%、80%和40%左右。因此污泥再生填料的启动性能更优;并且在稳定情况下运行效果更佳。基于污泥再生填料,改变淹没时间/空置时间、潮汐次数和停留时间,分析接触氧化池出水脱氮效果的变化,对生物接触氧化池内部充氧规律进行分析。在停留时间24h、潮汐24次的条件下,充氧效果与淹没空置比呈反比,氨氮、COD、出水DO浓度随淹没空置比的减小而减小,出水总氮浓度随着淹没空置比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淹没/空置比为5,出水平均总氮浓度18.4mg/L,达到国标一级B排放标准。在停留时间12h、淹没空置比29的条件下,充氧效果与潮汐次数呈正比,出水氨氮、COD随潮汐次数的增多而降低,亚硝浓度随潮汐次数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总氮浓度随潮汐次数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佳运行工况为每周期潮汐18次,出水平均亚硝浓度2.2mg/L,出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出水平均总氮浓度为12.3mg/L,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根据潮汐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充氧规律,寻求有利于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最优工况,实现后通过活性测试两种方法对菌群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停留时间24h的全程硝化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经48周期的12h低氧运行,成功实现了高效的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平均出水总氮11.3mg/L,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脱氮率提升38%。分别测定了亚硝酸型SND启动过程第0d,30d,60d填料的比耗氧速率,在低氧条件下,AOB菌夺氧能力优于NOB菌,经过60d的实验,SOURNOB从0.7mg O2/gVSS·min下降到0.15mgO2/gVSS·min,NOB菌活性下降78%,成功完成了对NOB菌的淘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