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而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了对于其它国家的反倾销,所以中国如何面对国际反倾销浪潮,中国应当如何运用自身的反倾销法,这两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则需要对我们认识反倾销法的性质、效果、产生根源和改进方式。只有把握了倾销和反倾销本质,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中国所遇到的问题,才能够正确定位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从国际角度看,反倾销是一种隐性的壁垒;从国内角度看,反倾销是是以损害公共利益的方式来满足个别集团利益。总之,反倾销政策是国家囚徒困境的体现,它以满足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却既损害了他国利益又损害了本国利益。因此,中国的反倾销政策也是要围绕着如何打破束缚中国的反倾销壁垒,如何保护中国的公共利益。通过第一章的研究发现反倾销法宣称自己是针对掠夺性定价行为,打击的是不公平贸易,然而法律史的研究表明它不过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工具。这种将国内外贸易分别使用“反垄断”和“反倾销”的“二元模式”是建立在极为脆弱的理论依据之上的。而第二章通过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发现,反倾销法的打击范围远远超出掠夺性倾销,打击的是一切来自外国的低价行为。而所谓不公平竞争理论也是难以站住脚的。除了掠夺性定价的倾销以外,倾销一般都是正常的商业策略,而且,在国际贸易中掠夺性定价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第三章第一节的研究,主要是讨论,反倾销是如何成为保护主义滥用的工具。反倾销法的给予调查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和施加给被调查方不公平的义务,使得反倾销法调查具有极大的任意性。现有的反倾销机制所形成的贸易壁垒,与之前的关税壁垒和其它非关税壁垒相比,反倾销是在合法性外衣之下,以维护公平贸易为幌子的壁垒,在内容到形式上都具有隐秘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反倾销是“隐形壁垒”。第三章第二节,则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反倾销调查对于调查发起国公共福利的影响。通过对反倾销政策的效率分析,我们发现,从纯理论而而言,征收反倾销税,下游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损失必然要大于政府的反倾销税收入和国内同类生产者的收入之和,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使受到损害的。反倾销对社会福利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过反倾销税来实现的,但其作用不仅在于此。实际的数据表明,反倾销过程中调查过程也是大量占有社会资源,耗费社会成本的,它也对社会福利形成了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