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内外都市圈发展实践和理论演化基础上,并紧密围绕“怎样建设都市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本文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1)都市圈的科学界定;(2)都市圈发展演化实证研究;(3)都市圈的空间界定研究;(4)都市圈发展演化机制研究;(5)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如下:第一,本文对都市圈进行了科学界定。本文认为都市圈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市圈是在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基础上,区域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形成的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等级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的经济联系为特征的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体。都市圈具有高度的集聚性、复合性,同时具有明显的边界特征,内在结构也具有动态性。都市圈经济模式包含三大基本要素:强大的中心城市、完善的城市体系和紧密的城际经济联系。都市圈经济模式具有独特的基本理念:都市圈强调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内部城市之间的分工体系;与“圈际合作”相比,都市圈更为强调“圈内合作”;在尊重个体城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强调都市圈整体经济的发展;既强调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发展的动力所在,又倡导政府在都市圈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作用。第二,本文对都市圈经济发展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过去二十年,我国都市圈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过去二十年来我国都市圈发展演化历程,我们可以获得三点重要启示:其一,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发展演化的根本动力;其二,城市等级体系是都市圈发展演化的依托;其三,都市圈经济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同时,都市圈是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从以城市为核心的分工体系到以区域为核心的分工扩大化是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圈层状发展,大幅提升城市经济效益,是都市圈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城市协同发展,提升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也是国内外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三,本文认为,都市圈必须是有界限的,并且边界将随着中心城市自身的发展壮大而扩大,呈现动态特征。本文根据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模型,将都市圈的经济腹地划分为紧密腹地、次紧密腹地、竞争腹地和边缘腹地,并进一步将都市圈的内部空间细分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围圈层。本文采用2005年经济数据,利用中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资金利税率、基础设施指数和服务设施指数计算了中国20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结果表明,上海的经济势能遥遥领先,而广州和北京经济势能分列二、三位。与1986年相比,主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指数都有大幅提升,这显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和吸引能力有很大提高。第四,都市圈的发展演化机制是由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实现机制等三个主导机制以及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两个辅助机制组成的。都市圈的发展演化机制包含着一条主线和两条辅线,分别对应着一个内循环和两个外循环,且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即①“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实现机制——都市圈形成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这一主线构成了都市圈形成发展的内循环;②“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机制”这一辅线与内循环共同构成一个外循环;③“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机制”这一辅线与内循环共同构成另一外循环。第五,本文运用都市圈发展演化原理提出了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基本框架、合作重点和政策建议。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应当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推行。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框架包括经济主体、管理职能和服务体系三个维度。都市圈支撑体系维度的合作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都市圈市场体系和促进产业融合;都市圈经济主体维度的合作重点是加强中小城市建设、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加强政府职能转换和调动社会多方力量,以促进都市圈经济合作;都市圈管理职能维度的合作重点是制定都市圈发展规划、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建立发展管理机构和建立共同发展基金,实现都市圈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