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与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相关系列量表的中文版,并分析其信效度;(2)应用建立的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对抑郁的易感性(认知/人际)——应激理论模式进行实证分析;(3)探索中国大学生的抑郁易感性因素,在考虑文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的易感性——应激整合模型。方法:(1)相关量表英文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心理系Abela教授提供给本研究使用。由研究者们翻译为中文,McGill大学双语学家回译,再修正。647名大学生完成13个量表的初次测试。3-4周后重测,每个量表重测人数在120-130人之间。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α系数、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总分与各因子间相关系数及验证性因素分析)。(2)在一月后进行追踪测查,测查量表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应激量表(General Social and Academic Hassles Scale for Students,GSASH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eale,CES-D),完成人数601人。然后,用多层复回归分析进行抑郁症状的预测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用于易感性-应激模型的探索和整合结果:(1)除BHRQ量表外,其余量表的α系数均在0.7以上,其中CSQ、RSQ、CES-D、GSASHS、AI更是在0.90以上,而BHRQ的条目间相关均数(MIC)为0.43;各量表内部因子(分量表)间α系数,除DAS分量表外,均大于0.6,而DAS分量表的MIC也在可接受范围(0.17-0.28);各量表重测信度指标内部一致性系数(ICC)都具有显著意义,大于0.6;(2)各量表总分与其分量表有较强的相关(r>0.6),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CSQ四子结构;DAS八因子结构;ASQ五因子结构;RSQ三因子结构;以及GASHSS三因子结构;AI7因子结构;ICS四因子结构;以及CESD的4因子结构,其CFI、IFI,GFI均大于或等于0.90,而RMSEA也都在<0.1以下。(3)认知/人际易感因素与应激的交互作用进入回归方程,除自我批评×应激外,对抑郁的发作均有预测作用,增强了抑郁发作的可能(P<0.00)。(4)路径分析显示:文化因素→不安全依恋→负性认知→过分思虑→抑郁是一条重要的作用路径,过分思虑是一个关键的中介(β=0.12,P<0.01)。(5)整合的易感性——应激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指数,GFI=0.95,CFI=0.94,IFI=0.94,RMSEA=0.085。(6)文化影响因素对抑郁作用的回归方程不具有显著意义(ΔR=0.00ΔF=0.96,P=0.43)。结论:(1)引进的与抑郁的易感性——应激研究相关的13个量表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SQ四子结构;DAS八因子结构;ASQ五因子结构;RSQ三因子结构;以及GASHSS三因子结构;AI7因子结构;ICS四因子结构;以及CESD的4因子符合该量表的理论构想。(2)在中国大学生人群的研究,支持抑郁的易感性——应激理论模式,抑郁与应激的交互作用能够增强对抑郁的预测。(3)整合的路径分析表明,文化因素→不安全依恋负性认知→过分思虑→抑郁是一条重要的作用路径,过分思虑是一个关键的中介。(4)在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初步的建立和验证了一个符合中国大学生人群的易感性——抑郁的整合模型,为大学生抑郁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5)文化影响因素对抑郁的作用是间接的,不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