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人的健康发展是贯穿整个生命周期,而幼儿期是人健康发展的初期,也是培养健康习惯的重要时期。动作作为媒介,是幼儿交流和成长的方式,在练习中学习动作、在动作中获得生存,所以动作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核心焦点。良好的动作技能发展和习得,对幼儿机能发育、素质增长、认知增强、行为良好及社会适应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幼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智及动作发展等方面规律进行总结,结合人类动作发展、动作学习与控制等相关理论,建立一套3-6岁幼儿身体功能性动作体系,从而重新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脉络进行定义,并罗列各年龄段、各动作发展阶段所适合学习的内容和练习方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梳理;通过访谈法,对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动作发展及功能性训练方面专家进行访谈,以期对3-6岁幼儿身体功能性动作体系构建以及实证研究方案确定,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通过实验法,将所建立的身体功能性动作与不同年龄段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干预研究,以实证研究方式观察所设计的身体功能性动作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幼儿粗大动作、身体素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前后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准确、客观量化幼儿不同测试指标的意义与相关性,从而对所建立的3-6岁幼儿身体功能动作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优化和补充。本文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3-6岁幼儿各方面发展规律梳理和归纳,与人类动作发展理论、动作学习与控制等相关理论相结合,建立3-6岁幼儿身体功能性动作发展金字塔模型,分为功能性动作模式、动作模式、功能性动作技能和基本动作技能四个方面,共由338种动作分类与练习方式构成,其中:功能性动作模式,分为9类、16种动作;动作模式,分为8类、49种动作;功能性动作技能,分为105种练习方式;基本动作技能,分为3类、27种、168个练习方式。2、粗大动作发展方面,园本体育活动和身体功能性动作,都可对3-6岁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在均衡发展三个年龄段男女生位移类动作和控制类动作的学习效果方面,身体功能性动作练习要优于园本体育活动内容。但仍需对侧滑步、前滑步、前跨跳和踢球技能的身体功能性动作练习内容进行完善。两种练习内容在促进各年龄段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没有显著性别差异。3、身体素质方面,园本体育活动和身体功能性动作都能对3-6岁男女幼儿产生影响。前者对中班和小班幼儿影响较大,集中体现在平衡、灵敏和爆发方面,但多数测试指标较实验前无显著变化;而身体功能性动作练习可以较为全面发展各年龄段幼儿灵敏、速度和平衡等身体素质,在干预效果上要优于园本体育活动内容,但仍需完善男女生在功能性速度模块、功能性灵敏模块和功能性力量模块方面的练习内容。4、行为表现方面,园本体育活动仅能使4-6岁对照组幼儿行为问题得分略低于实验前,无法使中班和小班男女生行为表现问题出现显著性变化。身体功能性动作,可以较为显著改善4-6岁实验组幼儿行为表现问题,且效果优于对照组幼儿,其中实验组男生较女生在内向性行为问题改善方面要显著。5、感觉统合方面,园本体育活动内容对5-6岁对照组幼儿前庭功能与本体感觉方面影响较为显著,而触觉防御和学习能力方面改变则不显著。功能性动作练习能对5-6岁实验组男女生感觉统合的四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且效果优于园本体育活动内容。并且,对照组和实验组男女生幼儿,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