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山区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山区工程受地质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在西南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墩柱长期遭受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裂隙及节理发育的危岩体极易发生滚石灾害,当滚石脱离母岩,会沿边坡快速向坡脚运动,继而撞击桥墩并造成桥墩结构受损,甚至失效。滚石灾害其质量大小和运动轨迹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滚石灾害的研究及防治难度较大。目前针对滚石撞击桥墩的研究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山区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山区工程受地质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在西南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墩柱长期遭受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裂隙及节理发育的危岩体极易发生滚石灾害,当滚石脱离母岩,会沿边坡快速向坡脚运动,继而撞击桥墩并造成桥墩结构受损,甚至失效。滚石灾害其质量大小和运动轨迹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滚石灾害的研究及防治难度较大。目前针对滚石撞击桥墩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物理试验方面,将滚石视为刚体,忽略滚石塑性变形和破碎;数值模拟方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滚石撞击桥墩的动力响应,不考虑滚石的破碎,通过分析桥墩小变形和位移达到分析桥墩动力响应的目的,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以滚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进行研究,利用离散元方法考虑滚石撞击后破损,并分析桥墩的受力特征,从而为滚石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本文完成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桥墩与滚石缩尺模型,通过缩尺理论确定桥墩及滚石的缩尺关系;(2)通过对比试验分析,由M10水泥砂浆和C30混凝土制作的滚石在撞击过程中的破损特征,最后确定滚石材料的选择;(3)通过缩尺模型试验,设置15种工况,研究内部预留不同裂隙的滚石在不同坡面角度下撞击桥墩的破损情况,并对桥墩受损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滚石破损程度与滚石裂隙数和坡面角度呈正相关,桥墩的损伤随着坡面角度的增加而增加,滚石裂隙数变化对桥墩损伤的影响不明显;(4)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设置20种工况,构建滚石破碎模型,并与实心滚石对比,分析滚石沿坡面撞击桥墩的全过程,研究滚石破碎对滚石速度、能量变化、桥墩作用力以及撞击部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石破碎时速度增加,能量减少,对桥墩的损伤比不考虑破碎时小,因此,不能忽略滚石破碎对桥墩的影响;(5)通过冲击力对比验证利用离散元方法在模拟滚石破碎以及冲击桥墩过程的适用性,并提出山区桥墩预防滚石灾害的防护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生土材料由于其在室内环境中的温度调节特性以及对空气质量的益处,其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正在重新获得关注度和利用价值,试图将安全性和舒适性与可持续性的多个方面结合起来。生土材料属于典型的多孔介质,基于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多孔介质内热湿传递机理建立了生土墙体热湿传递耦合方程以及室内热湿平衡方程,通过建立此数学模型为后文对生土民居室内热湿环境的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完善川西北地区生土材料的热
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大量城市环境问题凸显,加之公众对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致使城市生态发展被重点关注,建设城市绿地,能助力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彰显各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及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兼具生态、经济、文化等多重效益,为了科学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使决策者和公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巨大服务,其生态系统
反复冻融循环导致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出现冻胀、融沉等冻融病害,对道路建设和安全运营造成危害。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冻胀、融沉病害是温度与水分迁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大气中冷能进入路基形成冻结锋面,路基内部水分在基质吸力与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向冻结锋面位置迁移,发生冰水相变,形成较多孔隙冰,体积增大,挤压周围土体,导致路基产生冻胀破坏。待冻结期结束后,路基中孔隙冰开始融化(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对于具有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项目来说,部分乡村缺乏稀缺的优势旅游资源,在现有的资源下难以达到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状态。将乡村现有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转化为能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资源。挖掘乡村民族自信,使村民深刻的认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指出的生态资源是乡村宝贵的财富,乡村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宝贵的文化印记,避免过度消耗的同时,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在迎接机遇的同时,过度的旅游开发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变化。故而,本研究立足于旅游开发效用下的传统村落,以具有旅游开发代表性的马尔康市西索村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旅游开发介入前自然演变规律与旅游开发效用之后演变规律,探讨在旅游开发前后不同阶段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与成因差异,并挖掘其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
生态用地对于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增加,使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建设用地的逐步扩张造成了生态用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导致区域的生态环境受损。生态环境敏感性反映了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生态敏感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指标,对区域规划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制定
一直以来,灾时的应对及灾后的处理都是医疗体系防灾减灾的研究重点,尽管认识到了灾难风险的重要性,但在以往研究中,很少有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影响医疗卫生设施有效配置的因素,尤其是缺少对于医疗设施资源规划平灾结合方面的相关论证。因此,本文将从平疫转换视角出发,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研究区域、直管区内固定医疗设施与潜在可转换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基本概况、医疗资源、医技水平及医疗卫生设施等的现状情况下,
目前焊接钢结构在桥梁、船舶、房建中被应用的比例不断增加,而焊接结构时常会在自带的高强度焊接残余应力和各种外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裂纹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抗腐蚀性甚至会导致结构失效,因此对焊接结构产生裂纹后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针对裂纹扩展所致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实测数据。为此,本文利用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线切割技术模拟裂纹扩展以
当RC框架遭遇地震荷载作用时,由于腐蚀、裂缝以及使用年限等因素导致混凝土框架损伤的累计往往容易发生破坏,震后大多数建筑并未完全发生倒塌,若将其推倒后重建,既对材料造成了浪费,又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因此可对震损框架进行修复加固重新投入使用。目前已有学者针对震损加固的课题开展相关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对梁、柱构件的加固,而对结构整体进行加固的方向还较少。整体加固可以改善RC框架抗侧刚度小、极限承载力
我国西部乡村地区受地形地貌和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类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强度大,对这些区域的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同时,由于西部乡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农户住房质量普遍不高、农户对灾害的防范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地区长期不设防等都导致西部乡村地区成为我国防灾减灾的洼地和同等灾害强度下的重灾区。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城乡防灾减灾和救灾是传统城乡规划的